蘋果西打連兩天跌停 台灣兩大老牌碳酸飲料廠纏鬥50年結局大不同

產業動態

以蘋果西打產品聞名的台灣飲料廠大飲近日出示財報,卻被會計師事務所以「無法表示意見」拒簽查核報告,即使大飲分別在2、3日開重大訊息說明會,也仍無法說清楚其房地產交易細節。

股價跌至2010年以來新低

接連的逆風使得大飲在近兩天內吃下第二根跌停版,自2日以下跌10%、跌破10元票面價,以9.72元作收後,3日再度下跌9.98%、股價來到8.75元,也創下自2010年以來的新低股價。

除了股價反應外,對於會計師拒簽財報、重訊沒辦法交代清楚等事件,大飲更是面臨下市危機,證交所已於2日晚間表示大飲股票自8日開始即停止交易,並對大飲開罰5萬元,自1965年以來成立至今已超過50年的飲料大廠,顯然面臨巨大危機。

大飲9成營收來自蘋果西打

以財務報表來看,大飲旗下的蘋果西打2018年銷量達到285萬箱、銷售額為5.39億元,佔總體營收超過9成。

不過讓大飲賺進破億銷售額的蘋果西打,在去年就遭遇嚴重的食安危機,大飲去年7至9月間生產的2公升寶特瓶裝「蘋果西打」產品就出現異常變質。

雖然大飲已經補救受理消費者退換貨,但還是遭新北市政府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裁罰罰鍰100萬元整,大飲在此次事件中損失總額2400萬元。

除了食安問題外,碳酸飲料退燒也是警訊之一。根據中華徵信所統計,台灣碳酸飲料產值呈現連年衰退趨勢,從2015年的55.28億元、2016年度的53.03億元、到2017年的51.22億元。以大飲過往財報來看,從2015年開始,營收也呈現衰退趨勢,2016年減少8.74%、2017年減少3.35%、2018年減少8.5%。

蘋果西打與黑松纏鬥近50年

常有人認為蘋果西打是台灣的「國民飲料」,但其實最早在台灣開售的碳酸飲料,是從日治時期就成立、於1931年就率先上市的黑松汽水。蘋果西打則是到1965年才進入台灣市場,與外商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於同時期在台灣開賣。根據調查機構尼爾森2014年的數據,黑松沙士在台灣碳酸飲料的市佔率達到27.5%,超過可口可樂的25%。

不過黑松早在多年前就開始啟動轉型,以黑松2016年合併營收87.6億元來說,碳酸飲品只佔了18億元、佔總營收的20%,黑松的酒類營收30億元、運動飲料8億元、咖啡5.6億元、茶飲3億元、果汁2億元、代工約7.7億元。

黑松早已從單純賣碳酸飲料轉型,擴大產品線販售運動飲料、咖啡、果汁等等,並取得50度以上金門高粱酒台灣地區總經銷權,相比大飲旗下芭樂汁、瓶裝水以及果汁品牌2018年營收總額不到5千萬元,因此兩相比較之下,纏鬥近50年的碳酸飲料大戰顯然已經分出高下,有了完全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