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放榜》2.3萬人因志趣不合退學...學測5取4會是解方?

教育議題

今年大學申請首度限定學科成績最多採計4科(學測5選4),隨著各階段放榜,部分家長的擔憂逐漸浮上檯面,質疑該制度讓許多學系的學測同分者過多,導致通過第一階篩選人數暴增,學生超高競爭與超低錄取,將對高分群不利,還會讓弱勢學生更加弱勢,因而採計5科、級距拉高、增加志願數等聲音也不斷湧現。

但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非但支持學測5取4,更建議於12年國教課綱實施後應進一步改為「5取3」,主要用意就在於落實高中學習歷程、創造學生多元適性探索的課程,避免一試定終身。

同分增額人數暴增?

針對外界擔憂同分增額人數暴增,全教總拿出統計數據指出,今年大學申請入學的報名人數與通過第一階段篩選人數均增加,但今年通過篩選人數較107年學年度僅多約3%(103.36%)。

從熱門的台、清、交、成等4所頂大來看,超額增加約11%,但實際篩選倍率(通過篩選人數/核定招生名額)為3.85較107學年度多0.4,仍控制在3~4倍之間,是可接受範圍,全教總認為所謂「暴增」、「失控」應是言過其實。

第二階段其實也會看在校成績

另外,學測5選4也令部分教團與家長質疑是否變相鼓勵學生「偏食」,只念要考科目。本身是歷史老師的全教總高中職主委張瓊方表示,在教學現場的老師針對108課綱,於研發課程中其實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各校也都極積發展校定必修與多元選修,這些課程很多都是跨領域、跨科的,舉例來說,當講到文藝復興時,不只跟美術科老師合作,也會請物理老師來講解物理定理,她坦言這讓老師感到頭疼,但學生也從中學習到其他領域知識。

再從個人申請入學的過程來看,第一階段為學測成績,第二階段是備審資料與面試,而大學端也會看在校成績表現,因此基隆市立八斗高中校長黃致誠認為,成績都會在書面審查資料裡面,學生怎麼可能不顧其他科,這樣的話他在第二階段的評價一定不好。

105學年度有2.3萬人因志趣不合退學

回歸108課綱精神強調的適性揚才,但是,根據教育部統計,自103學年度起大專校院的休學人數逐年攀升, 105學年度大專校院退學人數則首度突破9萬人,退學原因除了「未註冊、休學逾期未復學」為4.4萬人,佔全體退學人數近5成外,其次是「志趣不合」有2.3萬人,占2成6。

黃致誠表示,如果只是一味越考越多科,又把成績當作唯一,在要求學生科科都念的同時,要如何發展自己的興趣,所以有必要調整考科的壓力。

全教總理事陳建志認為,從小到大在學習過程中,很少人是全能,有些人可能數學、物理超強,但偏偏國文就是很差,難道他們就不應該到好的學校接受更多資源的訓練嗎?

降低取得門票的門檻,才是真正的公平

全教總建議,將第一階段視為門票,至於真正的考驗應該是第二階段,大學在多元的招生管道中可以針對學生能力、特質、態度和動機等進行全方位的考量,降低「取得門票」的門檻,讓每個孩子有機會被看見,才是真正的公平。

最後,全教總理事長張旭政建議,未來在第二階段篩選,應讓招生專業化,初審上建立專業的SOP,報名費的部分,是否可以進行補助甚至是學貸等,都是可以再進一步討論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