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貿易上 歐洲對中國漸漸失去耐性 原因在於...

國際政治

歐盟主席與中國總理李克強周二在布魯塞爾舉行年度峰會,並發表聯合聲明,稱這次會議是雙贏,但該聲明強調協定的監督和執行,並且訂有最終期限,可見歐盟對中國不只失去信任,還逐漸失去耐性,這個世界上重要的貿易關係出現嚴重裂痕。

上周,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曾敦促歐盟領導人不要支持與中國的聯合聲明,稱中方沒有充分配合解決歐洲對一系列問題的擔憂。但是,經過72小時的激烈談判帶來了重大突破,特別是在工業補貼問題方面,並產生強有力的歐盟和中國聯合聲明。

中國總理李克強9日出席與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歐盟執委容克的記者會,宣布峰會達成的協議「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有利,有利於歐洲的團結和繁榮」。

會後,圖斯克宣佈歐盟突破一些主要貿易分歧, 包括歐、中聯合承諾支持世界貿易組織(WTO)關於工業補貼的嚴格規定。

歐中聲明首次提及建立監督和執行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歐中聯合聲明首次提及「雙方同意建立高層溝通機制,負責持續監督談判,並於今年年底前向領導人報告進展」,這些條文仿效美中貿易談判強調的執行機制精神。

歐盟之所以要建立監督執行機制,主要是因為歐盟各國更加認識到,中國的政策是在只對其有利的時候才推動「自由貿易」。

也因為歐洲大國的領導人越來越警惕中國實行的經濟民族主義(economic nationalism)品牌,並正在想辦法掃除新障礙,以減弱北京影響力。

來自歐洲各國的信息不是拐彎抹角。今年3月,歐盟執委會表示,不再認為中國是開發中國家,直指中國為「系統性競爭對手」。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3月底說得更直白,指責中國試圖分裂歐盟,並宣稱「歐洲對中國天真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華盛頓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歐洲項目主任布拉特伯格說(Erik Brattberg)表示,「我認為,中國對歐洲翻臉跟翻書一樣快,感到驚訝。」

4月9日中國總理李克強會見布魯塞爾歐盟官員舉行年度峰會,這是對中國與其最大貿易夥伴關係的重要考驗。2017年,歐盟與中國之間的貨物貿易額約為5,750億歐元(6,500億美元)(20兆台幣)。

歐盟和中國之間關係漸行漸遠,其中有三個非常突出的關鍵點:中國對歐洲投資被設限;歐洲公司很難打入中國市場;歐盟對中國華為製造的電信設備安全性依然擔憂。

中國在歐洲投資從嚴審查

根據研究機構Rhodium統計,中國對歐盟的直接投資(FDI)在2018年連續第二年下降,來到173億歐元(195億美元)。它在2016年達到372億歐元(420億美元)的高峰。

因為歐盟大國修訂有關中資併購歐洲企業,使得中國投資案件受到更為嚴格的審查,在此之後,中國對歐盟投資大幅下滑,導致有一筆中資併購交易被封殺,其他交易被推遲。

此後,歐盟啟動了自己的架構,來篩選有國家資金支持的外國投資,特別是在科技和關鍵基礎設施等敏感領域,審查尤其嚴厲。

「在歐洲,大家更加認為中國國有或國有控股公司的投資策略性地針對某些行業,不是單純出於商業動機,」布拉特伯格說。

歐洲公司在中國寸步難行

另一方面,中國市場並未公平開放給歐洲公司,也遭到歐盟譴責。

歐盟執委會3月份發布的「中國戰略展望報告」寫道:「中國更像是歐盟的戰略競爭者,對外資未能互惠地開放市場。」 「中國政府為本土冠軍企業保護國內市場。」

歐盟官員指責北京通過營業許可和投資限制保護中國本土公司免受外國競爭壓力,且長期大量補貼國有企業,並有選擇性地實施知識產權保護。

歐盟執委會以金融科技和線上支付行業為例。這些行業的中國公司正在歐洲拓展業務,但歐洲的競爭對手不允許在中國開展業務。

「鑑於歐盟和中國之間貿易和投資聯繫的重要性,雙方發展一個更加平衡和互惠的經濟關係,就顯得格外重要,」執委會3月發布的報告寫道。

華為涉及國安的問題

在美國指責中國華為的產品構成國安風險之後,歐盟面臨著美國的強大壓力,要求歐洲禁止使用華為5G設備,避免以後發生重大資安問題。但華為一再否認這些指控,並呼籲川普政府提供證據支持其指控。

歐盟執委會明確表示,歐盟成員國有責任自行制定5G網路安全的方針和決策,也要求他們在6月底前完成5G風險評估。

歐盟各國還將在2019年底前完成安全審查,其中包括在歐盟層面保護5G的步驟。歐盟似乎不太可能對華為設備下達全面禁令,但有針對性的行動,也可能激怒北京。

「華為這個問題不僅對歐洲與中國的關係,而且對歐洲與美國的關係都有重大影響,」布拉特伯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