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經區「舊瓶裝舊酒」 綠委怒批:血洗台灣農業!

自經區

高雄市長韓國瑜喊出,重推自由貿易經濟特區之後,國民黨黨團即大力推動「自由貿易經濟特區特別條例草案」,立法院經濟、財政、內政委員會15日舉行第1次聯席審議,藍綠再度交鋒。

經濟特區條例與示範條例有何不同?

2011年馬英九執政時代就曾指示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行政院2013年核定「自由經濟示範區規劃方案」,同年12月行政院通過「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簡稱是示範區條例)送請大院審議;立法院曾在2013年到2015年期間召開10次審查會議,但到了2016年大院屆期後,相關條例不再續審,草案最後被「冷凍」在立法院。

而此次國民黨再提「自由貿易經濟特區特別條例草案」,主要內容不同在於,第9條增訂製造或加工的農產品輸往國內課稅區時,應經農委會核准;且為吸引資金回流及外籍人士來台祭出免繳納所得稅,也就是,第31、32條將境外資金匯回特區及聘用外籍人士的所得稅減免年限從3年延長至5年。

除此之外,第33條比照現行自貿港區第29條規定,提供營利事業免徵營所稅規定,以及刪除原示範區條例第7章有關會計師、建築師、律師等專業服務業等內容,其餘皆與過去的示範條例相同。

國發會三點說明,目前沒有推動自經區的必要

但在馬政府時代就已胎死腹中的法案,如今國民黨團再推「自經區特別條例草案」,究竟可行嗎?國發會則提出三點,認為現階段沒有推動經濟特區的需要。

「好的政策應該全國適用。」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向曾銘宗指出,此次自經區特別條例草案版本多參考2013年示範區特別條例版本,將近48條內容皆沒有變動,「大方向我們希望台灣如果能夠全部都朝向自由化,而不是限定適用特定區域,對於國家競爭力會更有效益。」

其次,過去馬政府時代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多鎖定在加工製造產業,但經過時移境遷,現階段產業發展已朝向數位經濟移動,在AI、物聯網、區塊鏈、雲端運算等科技潮流下,企業的創新模式已跨越實體區位,不需要再透過特區方式進行推展。

最後,由於自經區特別條例草案多參照過去的示範區條例而擬,但包括進口中國大陸管制性物品、排除醫療法對醫療機構設立規則、教育單位收費不受大學相關法令規定等內容疑慮,目前仍未形成共識。基於三點理由,認為目前沒有推動經濟特區的需要。

綠營立委憂血洗台灣農業,MIT變MIC!

在15日的聯席審議會上,多名綠營立委也質疑,「硬推」自經區恐怕衝擊國內農業發展,甚至MIT(台灣製造)可能淪為「MIC」(中國製造)。

民進黨立委莊瑞雄直言,若一旦通過草案等於變相開放台灣目前禁止進口的2354項農、工產品(含830項禁止進口的中國農產品),「這不是農業加值,這是在全面血洗台灣農業!」,絕對反對到底!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也質疑,國民黨將示範區改為特區,內容條文80%一致,根本是「舊瓶裝舊酒」,她質詢經濟部長沈榮津時也問,MIT(台灣製造)如果變成MIC(中國製造)的話,會不會涉嫌用台灣名義幫中國洗產地證明?可能造成台灣產品無法輸出到美國市場?

沈榮津則回應,雖然台灣有針對產地證明的規定,如6位碼變8位碼(中華民國稅則)、關鍵製程附加價值率要35%(原產地認定)等,但由於美國對於產地證明較嚴謹,在中美貿易摩擦以後,美國對產地證明認定的態度,更要密切注意。

勞陣憂勞工農民陷浩劫,要求停止審查

雖然此次國民黨團提出的自經區草案第9條明訂,製造或加工的農產品輸往國內課稅區時,應經農委會核准,已部分消除疑慮,但關鍵是,第42條針對進口中國管制性物品仍參照過去示範區條例擬定,也就是說,未來在特區內可以自由進口價格低廉的國外原料,加工製成農產品,甚至開放830項管制中國進口農產品,擔憂恐造成國內農產品原料的排擠效應、壓縮國產農產品原料的出路。

對此,台灣勞工陣線15日也發出新聞稿表示,自經區早是一個落伍的經濟發展思維,是過去40年前台灣加工出口區的終極擴大版,而且要把台灣的經濟鎖進中國,更是讓中國的黑心商品來台灣加工出口洗白、摧毀MIT台灣品牌信譽、圖利兩岸政商權貴集團,因此,要求停止繼續審查「自由經濟特區條例」,避免台灣勞工與農民陷入一場浩劫。

但國民黨立委曾銘宗則批評民進黨是「逢韓必反」,只要是在野黨提出的法案皆全力封殺。他指出,包括高雄、桃園、新北、雲林等地有空港、海港,基本上具有條件推動自由經濟特區,「我們希望透過特區的方式,培養台灣能夠加入RCEP或CPTPP,等到體質進一步自由化之後,才能達到推全島自經區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