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爭指考名額不得低於總數一半...真的能讓窮孩子不再弱勢?

教育議題

大學學測成績於2月25日放榜,但由於今年大學申請首度限定學科成績5科採4科,讓不少家長質疑該制度讓許多學系的學測同分者過多,導致通過第一階段篩選人數暴增,讓個人申請最後可能變成超高競爭與超低錄取甚至壓縮到指考同學名額,至今家長團體仍不放棄希望持續表達抗議。

18日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再度召開記者會,呼籲學測單科15級分應改為30級分;申請的志願數則應從6個增為12個;繁星和申請增額錄取不得占用考試分發名額,以及指考名額不得低於總數的一半。

但大學招生聯合會回應,增加志願數,代表每個人申請的校系增加,優勢學生將會重複錄取,使得弱勢學生更弱勢,而各大學校系缺額也將更嚴重,同時必須連動調整篩選倍率、校系甄選作業負擔等問題皆須全盤討考量。

另外,在抗議行動中他們也提到,家長們不反對5科採4科,反對的是考招制度偏袒社經地位高的的學生,到底現在的考招制度到底對於弱勢學生公不公平呢?

指考英文、數學甲一般生與低收入戶成績差到15分以上

在過去聯考的時代只能一試定終生,直到2002年廢除大學聯考,改以「多元入學方案」取代,新增申請入學的入學管道,2007年教育部為了「照顧弱勢、區域平衡」增設「繁星計畫」,因此,繁星、個人申請,以及考試分發入學成為學生進入大學的三大管道。

面對外界認為,「甄選入學不利於弱勢,考試分發最公平」的聲音,招聯會則用數據回應指出,花蓮、台東等經濟較弱勢的地區繁星入學的比例最高,個人申請也比基北區多了11%,而考試分發入學是則是最低,比基北區少了17%,可見經濟條件較好的縣市學生的考試成績較優,在考試分發錄取占上風。

另外,從106學年學測成績分析,一般生學測成績有5成在均標以上,而低收入戶家庭學生中卻有75%學生是在均標以下,其中後標更占42%;指考成績的部分,就102—106年考試分發登記的學生中,國文、地理、歷史、公民4科文科經濟族群間差距不大,但在英文與數學甲2科弱勢學生的成績明顯較弱(平均成績差15分以上),數乙、物理、化學、生物考科則相差10分以上,而這些科目正是印象中多補習、需要投入額外經濟資源去補強的學科。

葉丙成:以考試定生死的升學方式都對窮孩子不利

而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則認為,不管推甄或指考,以考試定生死的升學方式都對窮孩子不利。

葉丙成在臉書上指出,真實的狀況是,只要考試為主的升學模式,都是不利於貧窮弱勢的學生,推甄的升學方式,之前推甄的升學方式,其實都還是以學測成績為主,許多科系甚至連備審資料都不看。

葉丙成說,在以前古早的年代,補習班沒那麼厲害,窮孩子靠自己認真準備考試還有機會考贏別人。現在的都會區補習班準備考試太厲害了,絕大多數沒錢補習的窮孩子、鄉下孩子若是靠考試,根本沒有機會,這就是為甚麼推甄獲或指考上的弱勢學生比例都差不多,因為推甄實際上還是以學測考試成決定生死。

他強調,請不要再把過去苦讀成功翻身的經驗,錯誤地投射在現在補習班當道的時空背景。考試為主的升學,對絕大多數窮孩子是極為不利的。

全教總:招生應專業化,申請費用應進行補助

另一方面,在通過個人申請第一階段後,第二階段的備審資料審查與面試,因為評分是由是教授的主觀去評分公平性也遭質疑,甚至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副理事長陳綺貞指出,有些熱門的校系要求學生當場簽切結書把該系填為第一志願來交換正取資格。

然而,今招聯會發新聞稿澄清,目前正進行調查,不過,清大交大、成大、中興、中山已確認無此事,並不排除是假消息。

不過,先不論這件事情的真偽,申請入學最為人所詬病莫過於花費,不論是校系申請的報名費、面試的交通費,甚至是備審資料有些經濟狀況好的家庭還會花錢請人家做,這些造成弱勢家庭有形無、形中的負擔。

葉丙成指出,新課綱將上路,高中課程多了許多選修學分,窮孩子只要有心,都有機會用學校選修課的資源做出好的成果去申請大學,不像以前,高中課程都被必修課塞的滿滿的,只有有錢的家庭才有機會在課外的時間給自己孩子去參加營隊、活動,做出申請大學的成果。

「只要大學願意給窮孩子降低或免除申請費用,窮孩子很有機會申請到不錯的學校」葉丙成說。

全教總則建議,未來在第二階段篩選,應讓招生專業化,審查上建立專業的SOP,報名費的部分,是否可以進行補助甚至是學貸等,都是可以再進一步討論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