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恐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4倍!台大醫:4件事預防「低血糖」

醫藥保健

台灣糖尿病死亡率高,據衛福部106年統計,糖尿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五位,平均每小時就有1人因此死亡 。過去大家普遍認為糖尿病是高血糖所致,事實上,糖尿病低血糖問題更是隱藏殺手,若發生低血糖也會影響患者的生活......

通常血糖濃度低於60mg/dl時,會產生低血糖的症狀,有些患者的血糖由高濃度急速下降時,雖血糖仍未過低,也可能會產生類似低血糖的症狀。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王治元表示,「低血糖除了出現冒冷汗、發抖等症狀外,嚴重者更將導致昏迷、致命。」但面對低血糖,許多糖友卻多採取事後補救而非積極預防的方式,讓血糖長期劇烈起伏,恐徒增心血管併發症及死亡風險。

低血糖恐致命!比一般糖友高4倍死亡率

什麼樣的情況會引起低血糖?

王治元表示,通常是胰島素或磺醯月尿類(用於2型糖尿病的抗糖尿病藥)使用過量,或是服藥後未進食、吃得太少或進食時間配合不當,以及運動過度激烈,卻未補充食物所致。

低血糖會導致哪些症狀出現呢?

「輕則出現自主神經症狀,如冒冷汗、發抖、心悸等問題,嚴重更可能導致嗜睡、言語不清、不自主地出現怪異行為、甚至昏迷、致死。」王治元更進一步指出,長期低血糖會造成心臟更多負擔,研究顯示嚴重低血糖的糖友,較一般糖友高3-4倍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且整體死亡率更增加3-4倍之多。

糖尿病患者過去面對低血糖多半採取補救措施,但根據健保急診數據資料顯示,10年間糖尿病患者因低血糖送往急診人數增加5倍,且出現低血糖症狀的患者住院天數也較一般患者多達1週,「平均每人每年因低血糖平均醫療費用更額外增加41,537台幣,換算整體支出每年更超過264億醫療成本。」王治元指出。未能防範低血糖的影響,不只是患者受累,更可能成為糖尿病病患與社會沉重的負擔。

王治元表示,長期低血糖會造成心臟更多負擔,研究顯示嚴重低血糖的糖友,較一般糖友高3-4倍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且整體死亡率更增加3-4倍之多。(攝影/陳稚華)

國內9成5糖友都曾低血糖》糖友:害怕別人異樣眼光

國內一項研究調查指出,高達9成5的糖尿病病患都曾出現低血糖的症狀,更有3成糖友會反覆發生低血糖的狀況。王治元表示,過去門診就有一位低血糖患者,在公車上因低血糖不適而吃東西,卻受到他人異樣眼光,該患者表示平常已不敢輕易出門,擔心發生低血糖而被誤認不守規範、更為此害怕遭受外界異樣眼光。

同樣身為患者家屬、糖尿病病友全國協會監事張雷鳴也分享,女兒為第一型型糖尿病病患,自發病後的10多年間,一次夜間低血糖的經驗,當時她在睡眠中狂冒冷汗、更感到天旋地轉般暈眩,驗血後才發現血糖值極低,趕緊吃糖補救才緩解。「女兒也擔心夜間低血糖來襲,從大學到出社會,多次婉拒朋友的出遊邀約,犧牲許多生活的自由......」

現年20歲的鄭小姐,在10年前運動會完的晚餐後,只因多喝一些飲料,回家卻不斷拉肚子,一開始以為是腸胃炎,經轉診、抽血檢查才發現是酮酸中毒,住院2個多禮拜確診為第一型糖尿病。談起控制血糖經歷,她表示,「在求學期間,如果遇到比較重要的考試,很擔心低血糖發生,一方面課業壓力大、另一方面在考試期間又不能吃東西,一旦發生低血糖的症狀就會很不舒服。」

如何預防低血糖?台大醫的4點建議

「隨著罹病的時間增加,每個階段不同的生活作息,血糖也會因此出現不同的問題需要面對。」王治元表示。而糖友們也認同低血糖問題不應該只是補救,更不應該輕忽其嚴重性,面對低血糖問題更應該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在飲食上需要適時做調適,並時刻注意胰島素的使用量,以避免低血糖的發生,更希望未來活得與一般人同樣自在、不再受低血糖的侷限!」鄭小姐分享。

至於要如何預防低血糖? 王治元建議:

1. 依照醫師指示的劑量注射胰島素和口服抗糖尿病藥,且於使用後15-30分鐘內進食。

2. 從事額外的運動前,須先吃些點心。若從事劇烈的運動,每半小時吃含15公克醣的食物。 如:半片土司(25公克)或一份水果

3. 外出時應隨身攜帶方糖、糖果、餅乾等,以備不時之需。

4. 隨身攜帶糖尿病護照,並記載聯絡方法(醫院、家人等電話),萬一發生低血糖昏迷時,可爭取急救時間。

王治元也提醒糖友,面對低血糖應從治療端開始注意,除了聰明選擇用藥外,更需從飲食、作息層層把關,多管齊下,「三餐定時定量、規律的生活作息和運動都可以積極預防血糖過大的波動,再配合醫囑才是最有效控制病情的不二法門。」

醫師小檔案_王治元

現任: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
學經歷: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商管碩士、台大醫學院生理研究所博士、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秘書長
專長:糖尿病及相關病發症、腦下垂體疾病、腎上腺功能異常、甲狀腺疾病、副甲狀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