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選總統之後 版圖橫跨歐亞美日的鴻海帝國誰來接班?

上市公司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25日爆料說,他宣布參加國民黨初選後,太太曾馨瑩就離家出走了,還要分身當奶爸,但「軍國大事,後宮不要干政」。

在21世紀的民主國家,選民聽到後宮都會聯想到古代皇帝,難道說郭董選總統是想當皇帝?這也不免令人聯想到鴻海帝國就像100多年前大清帝國?

郭董早已幫助中國100多萬年輕人就業

史學家公認,大清由盛而衰的關鍵是在位60年的乾隆皇帝,因為乾隆晚年好大喜功、奢靡浪費,他六下江南,不僅耗費巨大,而且遊山玩水,荒廢國事,埋下清朝滅亡的禍根。如今郭台銘掌握鴻海帝國45年,突然在4月17日說媽祖託夢要他為年輕人跟社會做點事,宣布參選總統。

不過,富士康在中國聘僱100多萬員工(其中共產黨員3萬人),在台灣只有聘僱8000人,顯然所謂幫年輕人做點事,九成以上是幫忙中國100多萬年輕人就業。

郭董幫忙對岸創造就業是做好事,但台灣選民憂心的是,郭董可能為了保護鴻海在中國上兆元的資產,才會出來選總統。根據《商業週刊》報導,鴻海在山西、山東、河南、江蘇、山西、湖北、湖南、四川等10個省都設有生產基地,赴中國投資帳面價值總計1.14兆元台幣,約為公司淨資產的86%。

兩岸若爆發軍事衝突,郭董會站在哪一邊?

在鴻海資產如此重押在中國的情況下,外界不禁要問:如果兩岸爆發武力衝突,作為中國最大出口商的郭台銘會選擇站中國還是台灣這一邊?

此外,郭董沒有對小股東透露參選後對鴻海集團繼任者的安排,也引起投資人關注鴻海未來接班人的問題。

《日經中文網》於上周報導分析,郭台銘以獨斷經營而聞名,如果隨著參選而從鴻海卸任董事長,必將對鴻海經營造成影響,也很有可能給夏普等關係企業的經營帶來挑戰。

25日英國《金融時報》一篇精闢的報導直言,郭台銘參選台灣總統後,若退居鴻海二線,接班人將接下燙手山芋。當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上周宣布計劃從公司的日常運作中退居二線時,他試圖緩和外界對這個蘋果代工廠商前景的擔憂。

郭董透露說,台塑集團創辦人、號稱「經營之神」的王永慶在2006年宣布交棒,交給7人決策小組,就是因為他的諫言。

郭董曾建議台塑王永慶交棒

郭董聲稱是他建議王永慶交棒;當時郭董還告訴王永慶,乾隆皇帝在位長達60年,是造成清朝由盛轉衰的關鍵,應多把工作交給年輕人。

現在郭董要參選台灣總統,也面臨交棒的問題,他有想起13年前他對王永慶的勸諫?郭董有找到青年才俊來接班共治鴻海/富士康?

富士康的兩位高管表示,他們並不知道創辦人是否確定繼任人選,但他們補充說,他們確信郭董已經制定讓集團順利運作的計劃。

然而,業內人士看到未來繼承者的道路艱難。雖然在王永慶交棒給管理層共治以後台塑不斷壯大,但自從郭台銘於1974年創業以來,當前,富士康正面臨空前的挑戰。

鴻海精密(2317)已公告,2018年淨利下降6.9%,這是連續第3年下滑。儘管第四季的淨利超過分析師的預期,扭轉鴻海股價長達一年的暴跌走勢,但投資人表示,這種提振可能只是短暫現象。

鴻海淨利連3年下降

「鴻海設法迅速削減成本,這是他們一直非常擅長的辦法,但他們沒有想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來解決未來增長將放緩的問題。」富邦人壽保險公司的一位高管表示。 

自2007年蘋果第一支iPhone手機上市以來,鴻海營收締造10多年大增長的佳績,鴻海的營收從2006年的9070億元激增至2018年的5.3兆台幣(1710億美元)。

鴻海營收12年內累計爆增約5倍,這主要得益於蘋果手機等產品的組裝,這部分收入占比為55%。富士康主導市場占有率,憑藉大量生產規模,使得它比競爭對手更低成本地製造產品,也讓郭台銘以低成本大量生產電視機、遊戲機、桌上型電腦和筆電。

智慧手機銷售停滯,成為鴻海的負擔

但是,現在全球智慧手機需求停滯不前,以及iPhone(特別是中國)本身也出現創新停滯的問題,這種資產正在轉變為鴻海的負擔。

在拓展非智慧手機領域收入方面,富士康的小型對手公司電子代工廠偉創力(Flextronics)已打入更專業的市場,如汽車電子和醫療設備的生產。這些設備需要代工製造商對技術的更多投資,並且客製化要求更多。但與大宗的智慧手機組裝相比,它們的價格更高,競爭也更少。

鴻海產品多元化的步調非常慢

「不幸的是,台灣鴻海很少在資訊科技(IT)產品之外進行多元化,或者說多元化步調非常非常慢,郭台銘一直在談論這個問題,但是非IT產品收入僅佔1%。」里昂證券亞洲技術研究部主管巴拉特(Nicolas Baratte)說。

現在,這個問題變得更加刺眼。由於人工智慧允許從汽車到家用電器等各種各樣物品被電子連線控制,業內人士預計,因為消費者將減少對智慧手機之類單一裝置的依賴,全球電子市場將分化成許多較小的次產業。

「我們將從攜帶式設備轉變為可穿戴式設備,在這些設備上,用戶將不再需要攜帶任何物品,」富士康投資的中國語音識別初創公司AISpeech的聯合創始人余凱(Yu Kai)表示。「對於硬體製造商來說,這種轉變將帶來非常大的變化。」

但是,這不是富士康唯一的問題。由於中國勞力和土地成本20年來已飆升數倍,中國地方政府對低端裝配工廠的獎勵回饋措施不如過去那麼慷慨,美中貿易戰正在促使製造業分散風險,使許多電子製造商在中國境外擴張,撤離中國、搬遷生產線到外國。

鴻海號稱工廠「關燈生產」,但分析師不信

郭台銘預見了其中許多經營困境。10多年前,他開始擴大富士康在中國內陸省份的產能,這些省份的勞動力成本低於沿海城市深圳。 

早在2011年8月,郭董告訴工人他打算用機器人取代其中許多工人,預計3年內,100萬台機器人將署在富士康工廠內。他還跨入新產品領域,建立一個上游業務,製造零組件,並進入設計和銷售,這些業務的毛利率高於智慧手機等產品的組裝業務。

2016年,富士康斥資26億美元收購日本電子公司夏普的控股權,富智康還砸18.6億元台幣跟微軟收購諾基亞品牌手機,提升該品牌研發跟製造能力。

但是,郭台銘改變營運方向,並沒有帶來獲利的突破。雖然鴻海號稱,由於只有機器人配備,因此工廠的電燈不用打開(又稱關燈生產),但分析師不相信此一說法。

鴻海每賺進一美元收入,所需勞工人數是對手的兩倍

分析師Baratte表示,鴻海生產力落後於主要競爭對手,主要是因為iPhone組裝需要比其他智慧手機品牌更多的手工勞動。 「富士康在裝配線自動化上,根本沒有花費那麼多錢,當你將鴻海的收入與其他電子組裝公司進行比較時,就會發現,鴻海每賺進一美元收入,所需勞工人數仍然是對手的兩倍。」

富士康表示,該公司仍然雇用100多萬人,其中90%在中國。

面對這樣的挑戰,無論誰是郭台銘的接班人,都會扛下艱苦的工作;富士康表示,創辦人繼續參與戰略決策。回想起,100多年前的清朝乾隆皇帝號稱「十全老人」,做了60年皇帝,最終到85歲還是退位了,但是,近70歲的郭台銘還沒到退位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