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青年推社區文化小旅行 長期被旅行社檢舉只好放棄再離鄉

地方人文

台灣文博會於5日落幕,不論是從口碑還是數字上都有亮眼的表現,參觀人數從2010年文博會首度的6萬人次成長到35萬,預估產值也從1.65億上看6.5億,這樣的成績甚至讓多位立委要求文博會不應該只集中在台北,提議將來也能到地方場館舉辦。

對此,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其實在固定城市舉辦有其優點,但文化部對於地方文化聚落也有補助發展,只要地方提出幾乎都會協助補助和推動,也在質詢中強調,「台灣的觀光需要用文化內涵來帶動文化觀光」

除了,鄭麗君認為有好的文化底蘊,文化創意產業才能蓬勃發展外,文化部也長期推動地方藝術文化扎根工作,其中的社區總體營造,就是希望除了政府外,能借助青年的熱誠、創意及專長,結合自然與文化資源,找回社區活力,但當社區總體營造逐漸走向文化體驗之旅,發展出越來越多的「文化小旅行」時,實際上這些社區也正遊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帶。

社區小旅行創造3909萬多元的總營業額,卻遊走在灰色地帶

6日民進黨立委余宛如質詢時認為,在台灣,「文化」和「觀光」從來都是獨立分開的,非常可惜,而現在其實有非常多年輕人返鄉,他以苗栗苑裡為例,一群青年組成「苑裡掀海風」,先從文史軌跡調查開始,甚至找到國寶級音樂大師郭芝苑,也結合當地藺草產業,進而開起獨立書店、開辦市集,與深度小旅行。

根據文化部資料,2018年共補助了96個社區(含青年)進行社區小旅行類型之活動,全年創造總營業額3909萬7000元的總營業額,也遍布各縣市,其內容有導覽解說、手工體驗、餐食服務、交通接駁,及住宿等,換句話說,農村牛車體驗、原住民的風味餐,文化手作體驗都可能包含中,足以見得社造文化旅行正夯,也可發現文化部在當中多有著力。

從中央、地方再到民間均積極推展社區小旅行,其實這違反《發展觀光條例》第27條「非旅行業者不得經營行業務」規定,讓這些有志發展地方創生的民間組織,有隨時被檢舉的隱憂。

他們不是真的在賺錢!鄭麗君希望在地可以透過地方文化創生

余宛如在之前也曾指出,有返鄉青年不堪長期被檢舉,決定放棄理想回到都市找工作、在文宣與行程上大玩文字遊戲,躲避法規,甚至即便從攬客到服務全程由社區負責,旅行社甚麼也沒做,但社區逼不得已向旅行社借牌支付傭金,形同繳保護費都有。

而若要社區與旅行社合作,依目前來看也有一段距離,如旅行社需要抽成跟退傭,一旦抽成跟佣金太高,社區可以拿去維護社區環境與福利的額度都下降,另一方面旅行社帶來的旅客也未必是喜歡深度旅遊的目標客群等,「但他們在做這件事並不是真的在賺錢的事情」余宛如說。

余宛如表示,在1980年觀光發展條例訂定時並不知道會有社區總體營造、社區發展協會,也不知道文化部在做文化深根時會發展出小旅行來自力自強,但應該給新發展出的產業一條合法營運的路。

鄭麗君回應,各部會的目標應該是一致的,希望台灣的觀光能夠有在地文化觀光的可能性,而在地也可以透過地方知識或地方文化能夠創生,然而文化部非《發展觀光條例》的主管機關,是不是一定要由文化部來立一個專法或提出修法,需要跨部會來討論,文化部也會盡力透過文化會報協調,來啟動相關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