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不及要回去工作了!」因報導緬甸軍方屠殺羅興亞人被捕 2名路透社記者終獲釋

國際政治

緬甸政府今(7日)特赦兩名路透社記者喬索歐(Kyaw Soe Oo)和瓦隆(Wa Lone),他們去年9月因違反《官方保密法(Official Secrets Act)》遭判刑7年,引起國際社會對緬甸強力譴責,如今獲釋被視為是新聞自由一大勝利,但專家也擔心,緬甸當局不僅已達殺雞儆猴之效,羅興亞問題至今也仍未解決,對於緬甸政府日後作為,還不能掉以輕心。

「我是一名記者,我會繼續我的工作」

5月3日是世界新聞自由日,4天後新聞界便傳來好消息,按照緬甸新年傳統,總統溫敏(Win Myint)特赦了6520名犯人,其中包括兩名路透社記者,29歲的喬索歐和33歲的瓦隆。

2017年12月兩人在調查緬甸軍警屠殺羅興亞人時遭到逮捕,去年9月因違反《官方保密法》遭判7年有期徒刑,並關押於仰光的永盛監獄。

這項《官方保密法》是1923年由英國殖民政府所制定,用以阻止民眾分享、散播某些政府不希望公開的資訊,然而該法涵蓋範圍甚廣,因此一直備受爭議,孰料緬甸當局依然沿用至今,還拿來做為對付記者的武器。

判決宣布後兩人的妻子召開記者會力挺丈夫,瓦隆的妻子Pan Ei Mon表示「每個人都知道,他們沒有做錯任何事。」

喬索歐和瓦隆不僅都已婚,家有幼子,Pan Ei Mon甚至在瓦隆被逮捕後才發現自己懷有身孕,並產下一女,而在他今日獲釋前,父女兩人只在探監時見過幾次面。

所幸他們的犧牲並非毫無回報,由於他們的報導《緬甸屠殺(Massacre in Myanmar)》,路透社因揭發緬甸政府對羅興亞人的暴行,上個月獲頒普立茲獎的「國際新聞報導獎」。

「我真的很高興,也很興奮能見到我的家人和同事。」出獄後瓦隆開心地表示,「我等不及要回到我的新聞編輯室了。我是一名記者,我會繼續我的工作。」

警察設局給記者跳,疑點重重法院仍重判7年

2015年緬甸才迎來25年來首次國會大選,終結長達54年的軍政府統治,選舉中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勝選,並由她擔任國務資政(相當於總理),讓人們對緬甸民主化進程抱有樂觀期待。

然而兩名路透社記者因調查工作而被捕、判刑,不僅代表國家帶頭侵害媒體自由,也讓人對緬甸民主打上一個大問號。

喬索歐和瓦隆當時正在調查一樁在緬甸北部若開邦(Rakhine)發生的屠殺案,他們收集了參與者的證詞,最後證明並揭露緬甸軍警在因丁村(Inn Din)殺害了10名羅興亞人。

然而他們之所以被逮捕,是因為警方設局,故意挖洞給他們跳。當時警察表示要交給他們一份文件,於是雙方約在餐廳面交,之後警方便以持有該份文件將兩人入罪。

這兩名記者所面臨的審判也並不符公平正義程序,包括違反無罪推定原則、證據薄弱、證人證詞矛盾等,甚至有一名警察作證,在餐廳面交文件一事是他被「指示」要構陷喬索歐和瓦隆。

儘管如此,法院還是判處兩人7年有期徒刑,直至今日獲釋為止,他們已被關押了1年多。

喬治克隆尼之妻、人權律師阿爾瑪加入救人,國際施壓終見效

上個月,緬甸最高法院才駁回喬索歐和瓦隆的最終上訴,沒想到不久便傳來特赦的好消息,至於為何他們能夠獲釋,原因目前仍然不明。

英國衛報推測,可能是本週在緬甸召開的「國際諮詢委員會(International Advisory Commission)」發揮了效用,會中數名資深外交官、國際官員和緬甸政府一起討論了羅興亞問題。

有不少人樂觀地認為,這代表國際施壓成功,因為他們身陷囹圄期間,各國政府和外交官、人權組織及宗教領袖不斷呼籲緬甸政府釋放兩人,路透社、聯合國及緬甸政府也一直就此事進行協商。

居中協調的英國工黨政治人物達茲(Ara Darzi)表示,「這代表展開溝通、對話是有效的,即便是在最艱困的環境。」

美國知名演員喬治‧克隆尼之妻,知名人權律師阿爾瑪(Amal Clooney),同樣參與了處理此案的法律小組,她盛讚路透社為自家記者伸張正義的決心,並希望緬甸政府重新履行他們對媒體自由的承諾。

慶祝之餘別忘記:羅興亞人此刻仍在遭受迫害

就在眾人為記者獲釋歡欣鼓舞的同時,外界恐怕也不能高興得太早,因為究其根源,緬甸當局迫害羅興亞人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羅興亞人一向被排除在許多緬甸公民權利之外,2017年8月起,緬甸軍隊更開始有系統性地攻擊、殺害羅興亞人,並摧毀其村莊,迫使超過70萬名羅興亞人逃至孟加拉變成難民,或是在國內流離失所。

緬甸政府遭控縱容甚至默許軍隊進行種族清洗,身為國務資政的翁山蘇姬處理成效不彰,也讓她備受國際批評,國際特赦組織更撤銷了過去頒給她的「良心大使獎」。

羅興亞人居於緬甸和孟加拉的邊界,多是在緬甸英治時期從孟加拉移入,因此屬於少數族群,信仰伊斯蘭教,在宗教和文化上和大部分緬甸人有所差異。

歷史上,羅興亞人和緬甸人素有舊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國組織了以孟加拉穆斯林為主體的「V支隊(V Force)」抗日,孰料該軍隊不僅戰功不佳,甚至大肆屠殺了數十萬緬甸佛教徒。

緬甸境內的羅興亞人被視為是孟加拉V支隊的後裔,因此今日緬甸軍隊反過來屠殺、強暴羅興亞人,被視為是了結當年恩怨的一種報復行為,同時也是合理化他們暴行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