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殖利率迷思》10檔超過10%高殖利率股穩賺?專家:要能「填息」才是重點

資本市場

由於國內銀行目前一年定存利率僅約1.1%左右,隨著上市櫃公司2018年股利政策紛紛出爐,不少小資族、退休族開始追逐「高殖利率概念股」,但專家提醒,高殖利率股票不等於穩健保守型,可別賺了股利,卻賠上價差。

殖利率再高,無法「填息」也是虧

所謂的股息殖利率是用股息除以股價,亦即每一元股價,能配多少股息的概念。以國內上市櫃公司來說,2018年平均現金殖利率約落在4.7%左右,但某些公司的殖利率明顯高出平均水準。

就目前已發布股息的上市櫃公司為例,連接器廠禾昌(6158)宣布擬配息10 元,以5月7日收盤價46.5元計算,等於現金殖利率高達21.5%,列入殖利率排行榜冠軍;其餘9檔個股當中,依序為國巨、潤隆、上曜、松普、中連貨、日電貿、南亞科、亞昕、佳穎等,殖利率皆超過10%。

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若投資人買高股息股票並參與除權息,如果不能填息,價差上的損失可能因此吃掉股息,甚至倒賠。舉例來說,某公司股票配發2元股息、除息日為7 月31日,假設該股票7月30日收盤價是50元,隔一天的開盤價則為48元 (除息參考價),若除息之後,股價未能超過50元,雖然賺了2元股息,但仍有價差損失,並非真正賺上2元的股息。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提醒,當投資人參與除權息最重要的是,股價要能夠漲回來,完成填息,才能真正賺到股息,「並不是像定存平白無故給你利息」。

從過去的填息經驗觀察,前10檔高殖利率個股中,如禾昌、國巨,過去5年分別有3、4次的填息次數,甚至上曜,殖利率雖達到11.9%,但過去5年,完成填息次數僅有一次。顯然,關注高殖利率股票的同時,投資人應判斷該公司有無潛力完成填息。

高殖利率股票,小心「一次性」

「高殖利率股票,不代表保守穩健。」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認為,一般高殖利率股票常見分為兩種,一種是「一次性的高股息個股」,像是被動元件、DRAM記憶體、面板即屬於「景氣循環股」,也就是,股價漲跌端看產品報價,不具有恆常性;而另一種則是「經常配發高股息的個股」。

他指出,一次性的高股息個股較為魚目混珠,通常以高股息概念吸引散戶進場,因此在除權息之前,股價往往會先行反映一波漲勢,建議投資人應選擇在除權息前或是股東會當下,先獲利了結,不必參與除權息,以免賠上價差。

另外,若是幾乎每年都會配發股息的公司,例如台積電、台塑四寶、金融及傳產股等,每年殖利率幾乎都落在3.5~4%者,且大多都能穩定完成填息,因此就可以列入參加除權息的考慮。

好學生不一定永遠是好學生

黃文清提醒,雖然「殖利率」是指標之一,但不代表殖利率越高就一定越好。他說,某些公司基本面不佳,造成股價偏低,就容易形成殖利率偏高的情況。

除了殖利率外,他還強調,「過去填息不代表未來會填息,好學生不一定永遠是好學生。」,由於股價是反映未來,過去的填息狀況僅能是指標之一,他建議投資人還是要檢視基本面情況,包括公司營運是否能成長、是否符合未來重要產業趨勢、甚至是否具備核心競爭力等維持未來獲利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