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正在消失中...準公共化只是補貼政策 「真」公共化托育才是長久之道

公共政策

這禮拜就是母親節了,你規劃好該如何慰勞辛苦的媽媽了嗎?但根據兒福聯盟調查,在20到29歲的未育女性中,高達62.4%的人認為「一生中不生小孩也沒關係」,兒福盟警告,台灣當媽媽的人正在消失。

而這群育齡(20—44歲)女性除了認為合理的房價(41.7%)、收入增加(36.7%)能提升生育意願外,企業友善育兒的措施(32.1%)、讓全職媽媽在家帶小孩也有收入(32.0%),以及多元、充足且便捷的推育管道(30.2%)也是考量的一大重點。

公托、公幼好難抽,收托時間又與家長時間對不上

媽媽越來越少同時也反映著現在的媽媽越來越不好當!

時代力量新北黨部副執行長彭盛韶分享,一對朋友夫妻不小心生了雙胞胎,但公托一直都不好抽,以新北市來說大約是2%的機率,沒抽到要送私托,但私托的成本非常高,何況是兩個小孩,再加上最近有很多托嬰中心爆出虐嬰的狀況,最後只好讓老婆從職場退出專心帶小孩,但問題並沒有因此解決,年輕家庭一下子變成單薪家庭,不僅收入大幅減少,長久來說,女性要回職場的難度也會提高。

而一名在北市2個小孩都念私幼且有再上班的母親王百芳表示,自己過去曾有2次跟公幼接觸的經驗,第一次孩子3歲要念小班時沒有抽中,第二次孩子5歲要念大班,真的讓他如願抽到了,但之後才發現雖然聽說有課後留園,以及寒暑假開課,實際上卻是老師不希望課後留園是常態,一周一兩次就好,而寒暑假也不會開滿,所以最後他還是放棄了。

可見不僅公共的托兒所、幼兒園的數量嚴重不足,現行的公幼的收托時間也與家長的常態工時不相容。

彭盛韶:準共化就是補貼,專心發展公共化才是長久之道

現行的幼兒園除了有公幼、非營利幼兒園,及私幼外,還有去年先行在六都以外縣市實施的準公共化幼兒園。

但自準公共化幼兒園上路以來,幼兒園巧立名目向家長收取其他費用、教保員低薪等問題層出不窮,政府該如何管理也成一大困難。

彭盛韶指出,準公共化政策就是用補貼的方式,他某種程度能減輕家庭的負擔,花了很多的預算,也花了很多力道去抑制漲價,但還是有層出不窮的變相漲價,還因此排擠掉相關政策的支應空間。

他說,還是應該回歸市場,先專心發展公共化(公托、公幼、非營利幼兒園)到一定程度,讓一般家庭都能夠負擔,如果市場上有更高階也有家長可以負擔,享有不同的服務那也可以,這樣才是長久之道。

另外,身為一位2歲小孩的父親,彭盛韶也發現0-2歲的公托更是不足,而台北市先推動的公共托育家園,首先可以免除家長的交通不便,不過實際這個政策能推廣到甚麼規模還需要再討論。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除了發展公幼,還要轉型成非營利幼兒園模式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則認為,教育部投注5年480億的預算在準公共化私幼,但實際上,收托時間較符合家長且收費相對私幼低廉很多的非營利幼兒園卻只占1成,乃是不切實際的作法,應將龐大的經費,用在除了推廣公幼外,也將公幼轉型成非營利幼兒園模式。

「我每天帶小孩坐公車上學時,看到別人家的小孩可以來念我們家附近的公幼都好羨慕!」王百芳說,而令他相當羨慕原因除了每個月差距很大的學費外,還有公幼的大操場,讓孩子每天奔跑。

王百芳認為,現在很多家長不喜歡私幼的原因還有教學方式,但為什麼我們不能選擇,而5月正式公幼的抽籤季節,他還想再嘗試,「看課後我可不可以拗一拗,寒暑假我讓南部的阿公阿嬤上來幫忙,不然就砸錢一個月1萬7000元到2萬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