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以中國為軸心的生產製造模式!貿易戰加速鴻海、廣達、華碩、台達電投資台灣

產業脈動

吵了將近一年美中貿易戰,就在大家以為即將暫時畫上休止符之際,美國總統川普5日突然於推特發文,表示將從10日開始向中國產品再度加徵15%關稅,也就是總稅率將達到25%,總共受影響的中國產品價值達2000億美元。

另外,川普也預告可能向「尚未被課增懲罰性關稅的3250億美元中國產品」課稅25%,資策會MIC資深分析師許桂芬接受《信傳媒》訪問時表示,這3250億美元的商品中將含原先不包括在內的智慧型手機、筆電等產品,因此若是10日美中雙方協議仍然談不攏,未來受影響商品範圍恐怕會進一步擴大。

PC已因關稅漲價5到10%

攤開中國2016年對美貿易前10大出口公司名單可以發現,10間公司中就有7間是在做代工的台商,分別為鴻海、廣達、仁寶、和碩等公司,因此如何避開加稅已經是在中國製造的台商,目前迫切需要面對的最重要課題。

根據經濟部先前調查,在貿易戰中主要影響的台商,主要以在中國生產最終將產品出口至美國的台商為主。經濟部評估主要影響的產業為網通廠、中低階自行車及零組件、石化產品、工具機及手提包。

許桂芬提到,在去年第一波10%關稅中,台灣代工產業中的網通產品及桌上型電腦(PC)就已經受到影響,像是去年PC在美國的售價漲幅就達到5至10%。許桂芬也說若是週五(10日)中、美雙方談不攏,美國再往上加至課25%關稅,恐怕還會有下一波的漲價潮。

分析師:以第三地組裝避關稅

許桂芬表示,其實從去年9月的第二波課稅10%課稅開始,擁有全球產業鏈佈局的台灣代工廠,就開始以第三地組裝(東南亞、墨西哥)的方式避開關稅。

以佔了全中國出口GDP3.9%的富士康(鴻海在中國名稱)來說,在近日《天下雜誌》的專訪中,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就表示,將會把原先設在深圳、天津的部分網通廠,移回高雄生產。

華碩近期也在法說會上表示,在去年10%關稅開始啟動時,就已經與供應商討論,將相關產品線(版卡、桌機)移到台灣、越南生產。華碩近日也公告,花了14.2億元買下位於淡水的輝瑞大藥廠建物與土地,未來將擴大研發團隊規模,為未來研發實力預做準備,而華碩此舉,也被視為台商投資台灣的一件大事。

另外網通、伺服器產品除了會被課稅問題外,更牽涉到資安議題,因此也成為近期台商回台投資的大宗。包括伺服器製造商廣達,以及數據中心、散熱元件製造商台達電,也一前一後陸續返台投資。根據《彭博》報導,台達電就是上週返台投資547億元卻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台商。

未來代工廠會走向分散化佈局

面對代工廠陸續撤出中國,許桂芬也分析雖然有貿易戰因素,但其實貿易戰只是「加速撤離中國的速度」,因為中國本身也面臨生產成本上升的問題,台商也會希望走向智慧工廠、產業升級而回台設廠。

許桂芬認為,未來的ICT廠商的生產地佈局,「將不是傳統以中國為軸心的生產製造模式,廠商會走向分散化佈局。」「以台灣代工廠商來講,跟客戶如何配合、做到供應鏈管理最佳化,會是代工廠思考下一步生產地移轉最主要的原因。」

但她也補充,不是每個代工廠都有辦法做到供應鏈轉移,「以筆記型電腦產業來說,相關零組件非常多。若是工廠轉移,相關供應鏈沒跟上,用物流運送零組件成本就會提高,效率也會降低,因此筆記型電腦就是比較難移動的產業,現在看到離開的,都是比較容易移動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