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醫生...我們更害怕被家屬告到法院」 一個長照居服員的血淚告白

長照2.0

「台籍居服員佔全台人口不到1%,我們也沒有居家照顧保險。其實不只是醫生,我們更害怕被家屬告到法院......」今年52歲的居家服務員小李(化名)接受《信傳媒》專訪時娓娓道出居服員不為人知的辛酸。

長照2.0上路後,居服員人力、薪資問題,一直是被大家關注的焦點,但政府的改善顯然有限。

衛福部雖積極調升薪資鼓勵留任,去年起也調升照服員薪資待遇(月薪不得低於32K、最低時薪200元),不過根據去年3月調查結果,採月薪制計薪者,35K以上者占37.87%、32K-35K者占20.49%,合計近6成,但東部薪資則偏低,32K以上者僅9%。

到底居服員實際工作上會面臨到哪些挑戰?有哪些辛苦面?又是什麼樣的動力讓少數居服員即便遇到重重困難,仍願意繼續堅持下去?

不會因年資而加薪...月薪32K卻要做超多事!

先談到月薪範圍,小李表示每間公司不一定,「我目前所在的單位時薪是200元,若是照顧脊髓損傷患者一小時380元,看各公司規定,但整體來說不會因為做越久而加薪,而是看有無證照,有證照的話衛福部每月會再多給1千元。」以小李週一到週五排班約160小時、周六再去空大進修,平均月薪大約是32K(再扣掉勞健保)。

他進一步解釋,居服員有督導指派案家,服務內容依案主指定項目來服務,內容採一對一方式,「首先要按照合約上核定項目來服務,再來是要熟悉案家環境和案主的習慣、注意家屬的服務需求,儘量減少案主的不適感,先以家屬的做法來服務,如有發現危險之處再與家屬討論。」

居服員依規定每年需接受20個小時教育訓練,服務類型從小孩到老人都有,包括腦麻患者、中風、失智、長期躺床、管灌、氣切患者、躁動兒童等,但是有暴力行為傾向、性侵犯、性騷擾、危害居家服務員的行為不予服務。

過去先在養護機構待了一年多的小李認為,機構和居家服務的型態有許多差異,「機構就是完全按照護理師的要求和步驟,所有訓練包括翻身、拍背、餵食、洗澡也都要經過護理師訓練,再讓組長分配工作,每天服務的案主也都不同,居家就要自己獨當一面。」

但他認為有經過機構的扎實訓練,再到居家會覺得比較得心應手,「因為機構訓練很扎實,護理師看你不會做,可能會要你做到會為止、還會評分,直接到居家的可能會慌掉,要多做幾年才會上手。」不過整體而言小李還是比較喜歡居家服務,因為事情做完了就可以回家,彈性也比較夠,「如果我今天比較累,可以跟督導說少接一個班,但在機構就比較不能這樣,而且從早上8點做到晚上8點,早午晚餐、復健等等行程都是固定的。」

「不只是醫生,我們更害怕被家屬告到法院...」

至於是否有遇過被家屬告到法院的案例?

小李表示自己目前還沒發生過,但以前在機構曾聽聞一位越籍看護,照顧一個失能老奶奶,「老奶奶要起床的時候看護沒把老奶奶扶穩,老奶奶『啪』一聲臉朝下倒在地上,顏面神經受影響......」但越籍看護沒有承認,說是奶奶自己從床上掉下來,家屬覺得不太合理就告到法院去,法官派人來查證,越籍看護後來也承認是自己的疏失。

「後來我知道有那個看護每個月扣薪水5千元,她眼淚都掉下來了......大家也在探討覺得外籍看護來台灣工作很辛苦。台籍目前我比較沒有聽到特別什麼很大的糾紛,可能因為我們都有經過受訓,而且語言通,比較能減少溝通問題。」小李指出。

雖然還未發生過被告的案例,但講到居服員的保險,小李也不禁感嘆起來。

我們只有一般的團保,但如果是服務期間的保險,現在公司還在研議中,因為那個一賠可能就是幾百萬,公司覺得不划算,現在我們老闆找了2、3家保險公司在核算中。我們覺得很不合理,但現實狀況就是這樣,其實不只是醫生,我們更害怕被家屬告到法院.....

小李還提到居服員工作另一個挑戰是案主的脾氣,「如果他脾氣突然大變,當下可能會不知道該怎麼辦,本來要給他洗澡或吃飯,他突然暴怒說:『我不要了,你出去!』你不能就因此不做了,要趕快找家屬來跟案主溝通,不然有些案主還會打電話去控訴。」

至於居服員的其他風險,小李指出包含在外面交通意外、服務時的身體傷害(背部受傷、腰部受傷、手部受傷、腳踝扭傷、膝蓋受傷等),法律責任則包含應報告而未報告督導及家屬知道,「如褥瘡剛發現時、感冒發燒、發現病徵未及時通報家屬及督導,造成永久性傷害或死亡,不慎將長輩的骨頭折到造成骨折屬於醫療法律責任。」

為何年輕人才不願投入?居服員的3大困境

問到覺得「長照2.0」是否已進化完備?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善?

小李先指出,台籍居服員佔全台人口不到1%,「男生大概佔2成左右,年齡大概都在45歲以上,最老也遇過72歲的。」面對即將到來的超高齡化社會,小李認為長照議題其實也不能忽視「少子化」,他認為長照應從家庭政策面來做,包括支持家庭照顧能力、分擔家庭照顧責任、保母托育費用補助、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等。

至於人才匱乏的部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認為,「我們如果只在想增加人力那沒有用,我們真正要的是人才,人才才會有生涯規劃,年輕一代才會投入。」他表示,現在居服員年紀幾乎都較大,如果沒有一個制度讓年輕人可以看到未來,這個狀況不會改善。

我不認為用目前社會福利的方式可以解決問題,我是認為應該開放長照保險,讓市場、人才去競爭。其實照服員不是只有把屎把尿就可以解決問題的,這要對所有資源相當熟悉,對人與人、各單位之間的磨合有耐性,所以我認為應該要開放長照保險讓市場機制去做。」黃勝堅指出。

小李也觀察,目前年輕人不願意從事居服員,主要有3大困境:

1.薪水太少

2.案家要求太高

3.保險等保障不足

小李指出,有遇過案家要居服員包山包海,「包括幫全家人煮菜、洗衣服...這些都是不OK的,很多人打退堂鼓是因為案家很難相處。如果居服員承受不了壓力而離職,遺缺沒有補上,就會造成其他居服員更多壓力。」

即便困難重重,問到是什麼樣的動力讓他堅持下去?

6年多來接觸過30位案主的小李感性地說,「當初其實算是被動式找這份工作,因為年紀大找不太到工作,就想說糊一口飯吃。但後來我覺得這份工作讓我最開心的地方就是看到老人家開心,不管他是什麼狀態下都健健康康的。」

小李也在這份工作中學會面對生死課題。「一開始接觸案主離開會很難過、不捨,第一次面對死亡的時候會覺得人怎麼這麼脆弱,說走就走?甚至有點不想做這份工作了,不只我,聽到身邊其他居服員也有類似的想法。但後來看比較多,覺得老人家能平平安安地離開就是最好的事了,可以好好地走完一生就是善終,做這個行業也要學會適應。」

訪談的最後,小李仍希望政府能聽到他們的心聲,也向社會大眾呼籲,「照服員也是人,也會有身心俱疲的時候,如果動不動就責備照服員,到最後沒有人願意從事照顧服務員,導致很多沒接受過訓練的就來從事照顧服務員工作,破壞國民對照服員的印象。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政府應改變國民對照服員不好的印象,才能讓大家有個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