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再成反指標? 左打經濟右打反中 澳洲大選執政黨大勝

國際政治

本月18日澳洲舉行國會大選,眾議院選舉結果大爆冷門,一反民調預測,由現任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領導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Liberal-National Coalition,下稱LNC)一舉拿下已過半數的78席,莫里森極有可能將繼續擔任總理。

之前頗受看好的在野黨勞工黨(Australian Labor Party)慘遭滑鐵盧,有人擔憂這代表近年又興起的民粹主義已蔓延至澳洲。另一方面,中國官媒環球日報社論指出,LNC勝選恐讓每況愈下的中澳關係愈加前景不明。

大獲全勝!執政黨LNC在國會佔絕對多數

澳洲本次大選約有1600萬合格選民,投票率高達76%,這些人將選出76名參議員及151名眾議員,再由眾議院掌握多數席次的政黨推派總理。

目前選舉委員會的計票工作已近尾聲,根據其官網,保守派的LNC獲得78席、勞工黨67席,其餘6席為綠黨(The Greens)、凱特澳黨(Katter's Australian Party)、中心聯盟(Centre Alliance)和獨立參選人士。

澳洲眾議院共有151席,因此78席已讓LNC佔有絕對多數優勢,無須再與其他政黨合作籌組聯合政府,可謂大獲全勝

LNC爆冷門勝選,民調失準成「反指標」

這次選舉結果之所以跌破眾人眼鏡,是因為2016年以來勞工黨民調一向領先執政黨LNC。

針對本此大選,澳洲兩大報《雪梨晨鋒報》和墨爾本的《世紀報》預測勞工黨有望「終結政壇不穩定亂象」;澳媒Nine-Galaxy投票日當天公布的全國民調也指出,勞工黨將獲得高達80個席次並取得執政權。

事實證明這些民調都成了「反指標」,眾人震驚之餘,以《紐約時報》和《衛報》為首的一些媒體認為,這反映了正在各國政壇崛起的民粹主義浪潮。

澳洲大選2大決戰議題:拚經濟&氣候變遷 

物價房價上漲、薪資停滯,再加上近年頻仍的水旱災,使「拚經濟」和「氣候變遷」成為本次澳洲大選備受矚目的兩項議題。

亟欲推動改革的勞工黨領袖修頓(Bill Shorten)主打減緩貧富差距和再生能源牌,然而為了增加財政稅收,他提出要取消退休者和房市投資客享有的一些減稅優惠,引起不少爭議。

而擴大再生能源發展和其電力生產比例這項提議,恐怕也讓煤礦資源豐富的昆士蘭省(Queensland)選民轉而把票投給LNC。昆士蘭省和外島的塔斯馬尼亞省(Tasmania)「跳槽」支持LNC,成為勞工黨敗選關鍵。

勞工黨不接地氣?LNC經濟牌打中「沉默多數」

民粹主義的手下敗降常會面臨「不接地氣」等批評聲浪,勞工黨確實也開始檢討修頓的競選是否過於「激進」,而修頓因敗選辭去黨魁職務。

相較之下,LNC打出經濟穩定牌,強調增加工作機會和有效的財政管理,建立解決氣候問題基金,讓農民和企業能獲得補助以改善排碳量和汙染狀況。同時莫里森也不斷建立其與修頓對立的形象,強調修頓執政只會帶來「混亂」。

在勝選演說上,他歸功於沉默的多數,表示「是那些安靜的澳洲人贏得了這場偉大的勝利。」

右派民粹主義在澳崛起?學者看法不一

澳洲大選由LNC勝出,被比作「川普勝選」和「英國公投通過脫歐」,都具有右派民粹主義的特質,例如訴諸民族主義、排外主義、反移民等等。

事實上,近年來一股民粹主義浪潮席捲各國,民粹型政治人物和政黨紛紛取得政權或在國會佔有席次,繼而影響國際社會動向。這類右派國家包括美國、瑞典、波蘭、匈牙利、義大利、巴西、菲律賓等等,左派則有墨西哥和委內瑞拉,若舉台灣本土為例,高雄市長韓國瑜也是典型的民粹型政治人物。

然而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政治與經濟變遷系系主任肯尼(Paul Kenny)表示,無論哪方勝選,都不是民粹主義的體現。

他指出LNC和勞工黨主要的民意基礎,仍是來自數個具有影響力的工會、農民協會和其他組織,而且兩黨制度和結構穩固,由派系而非富有魅力的政治人物領導,此外兩名領導者莫里森和修頓也並非民粹型政治人物,而是依循黨派體制的黨員。

澳洲國立大學教授政治的講師詩帕德(Jill Sheppard)則認為,這次大選反映澳洲人極其保守的性格,「我們會盡可能維持現狀。儘管我們希望能在某些議題上取得進展,我們還是不喜歡動盪。」

反中LNC勝過親中工黨,中澳關係恐難破冰

儘管從2008年開始,澳洲最大進出口貿易夥伴就一直是中國,LNC執政期間中澳關係卻相當緊張。

去年澳洲宣布出於國安考量,禁止華為參與該國5G網路建設,還通過嚴格的《反間諜法》及《反外國干預法》,一般相信莫里森矛頭直指中國。大選前數日莫里森甚至發表了「美國是朋友、中國是客戶」的爭議言論,引起中國和在澳華人社群不滿。

相形之下,勞工黨高層頻頻對中釋出善意。前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警告不可讓中澳關係淪為排外主義操弄,前總理基頓(Paul Keating)也呼籲開除澳洲安全情報機構(ASIO)首長,因為他們破壞了中澳關係。去年該機構發布了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當局透過當地華裔商人滲透許多澳洲政黨。

修頓雖然立場沒有基頓那麼激烈,但也同意應該改善、深化中澳交流,前澳洲駐中大使拉比(Geoff Raby)則呼籲當局重審華為禁令。

選前澳洲瀰漫著一片勞工黨將勝選的氛圍,許多人因此認為中澳關係將有所改善,但這樣的希望恐怕是要落空了,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刊出的一篇社論也直稱,中澳關係每況愈下,前景不容樂觀。

「友中不符合國際潮流,澳洲人民也很清楚。」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表示,中澳有原物料互補關係,但中國經濟成長趨緩也連帶影響澳洲經濟,再加上中共政治滲透,讓澳洲民眾對中國起了防備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