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又環保「魚博士」與康康老師的另類食農教育

農業經濟

從推廣食農教育到海洋環境生態保育,莎麗和「魚博士」何宣慶帶領大小朋友一起觀察、手作,從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康康老師,這是我做的燈籠魚標本。」「康康老師,妳來看我做的虎頭鯊麵包。」孩子口中的康康老師,名叫莎麗,在英國取得行銷碩士學位,返國後曾任職於台灣微軟行銷處等單位,擁有超過10年外商行銷經驗。2012年,她帶著女兒從台北返回高雄創業,先開設青年旅館,再成立夏日雜貨店,銷售小農作物。

除了推廣食農教育,莎麗今年更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副研究員何宣慶攜手,共同開設「小小魚類分類學家」課程,推廣海洋環境教育。

人稱「市場魚博士」的何宣慶,就讀碩士時開始跑遍全國漁港及魚市場「挖寶」,至今已發表超過85種新魚種,是台灣魚類分類學、台灣魚類研究史專家。

2015年至2018年間,他與多位國際學者合作,發表共計37個鰻魚新種,也確認台灣鰻魚物種高達232種,持續穩居全球鰻魚多樣性之冠。全世界只要提到台灣深海魚類研究或需要標本,就會聯想到何宣慶,堪稱是「台灣之光」。

開設課程,融入小農作物

2012年底,莎麗設立「小茉莉公寓」青年旅館,認識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2015年,她協助塩旅社處理網路行銷、行政工作,並參與假日的小農市集,開始接觸無毒和有機農作物,沒想到因此種下良緣,徹底翻轉她和女兒的人生。

「當時,成立夏日雜貨店的想法已開始萌芽,隔年夏日雜貨店正式營運。」莎麗笑說,不但自己的飲食方式開始轉變,連帶女兒也一起實踐無毒生活。

為推廣小農作物,莎麗設計各種親子課程,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並了解食物來源的重要性。她深信,一周7天、一天3餐、一餐2道菜,只要先從其中一道菜開始改用小農生產的無毒作物,「每天1%、1%的改變,最後一定會匯聚成一股巨流,達到百分之百的改變。」

莎麗表示,民眾有消費,小農經濟收入獲得改善,才能支持他們繼續種植乾淨無毒的作物。為了幫女兒準備無毒的食材,莎麗努力尋找理念契合的小農,並將他們生產的作物擺放在夏日雜貨店販售,「透過開課方式,與其說是我們在教育小孩,倒不如說是希望改變父母的想法,最終形成良善循環。」

親子手作,共食共學共玩

經營小茉莉公寓第二年,莎麗開始上烘焙課、學習做麵包,使用過日本水手牌麵粉、熊本製粉、法國進口T55麵粉及台灣本土的喜願麵粉。後來經由朋友介紹,2018年起全部改用台中大雅地區小農栽種小麥所磨成的歐樂(ohler)麥仔粉,製作店內販售的烘焙食品。

為發揮夏日雜貨店的平台角色,莎麗設計各種課程,發想如何把小農食材融入各種親子課程內,並在課程中導入銷售,發揮相輔相成效果。例如她邀請研究海洋生物的解說員「鯊魚老師」開課,藉由讓孩子觸摸各種真實的鯊魚牙齒標本,帶領他們認識鯊魚,學習並記住鯊魚名字和特徵,最後再教導孩子親手製作3款鯊魚麵包。製作麵糰時,需要使用麵粉、海鹽、水,莎麗最常用的歐樂麥仔粉、屏東後灣黑貓姐海鹽,正好派上用場。

莎麗表示,每年11月到翌年4月為番茄、洋蔥產季,她會利用小農栽種的番茄,製作油漬番茄、番茄糊,日後可用來做義大利麵、披薩、義式蔬菜湯等。洋蔥量產時,則很適合做瑞士洋蔥派。

做披薩,需要使用到麵粉、番茄、洋蔥、青椒及甜椒等,帶著孩子一起手作、接觸食物,不但讓親子認識食材原來的長相和種植方式,也讓他們回到家後盡量選擇天然無毒食材。更有趣的是,從食物引入世界觀的概念,孩子能同時認識義大利披薩、台灣潤餅、越式炸春捲、墨西哥捲餅等異同。

2018年,莎麗和孔子的超時空書院創辦人洪孟君合作,開設漢學系列課程,除唱詩畫詩寫詩外,還有漢字動物園及甲骨文餅乾的體驗課。「讓孩子學習甲骨文,再透過手作甲骨文餅乾,這些知識自然而然會進入他們的小腦袋中,埋下一顆種子,等待未來某個時間點發芽。」莎麗形容說,這才是真正的生活教育。

揪魚博士,推廣海洋教育

除食農教育外,莎麗希望發展更多元化的環境教育,自今年開始和「魚博士」何宣慶合作,推廣海洋生態教育。

因對魚類分類十分著迷,何宣慶在40歲前就已擁有兩種以他姓氏為命名的魚類。投入研究20年來,他發表超過85種新魚種,研究成果豐碩,在台灣學術界數一數二。

一般人也許感受不到分類研究的用處,多一種或少一種魚,又不會影響吃魚的意願。但何宣慶埋首魚類研究20年,早已把魚種分類和命名視為己任,「有名字後,世人才有機會認識牠們,否則牠們可能一輩子都沒名字或是被誤以為是別的物種,或許這些沒有名字的新種會在我們發現牠們之前就滅絕了!」

這也凸顯生物標本保存的重要性,於是他和莎麗合辦小小魚類研究生的標本製作活動,希望推廣海洋環境教育向下扎根,教導孩子觀察軟骨魚和硬骨魚差異,學習分辨鯊魚、魟魚的牙齒、尾刺,並認識魚類鱗片、鰭條、鰓和鰓耙、牙齒等構造,以及深海魚類的發光器,鼓勵孩子透過魚類觀察,共同保存台灣豐富的魚類多樣性。

本文轉載自「台灣活力創業家」<原文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