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王級IFRS17號公報像是「換制服」?壽險業高利保單時代恐要結束了

金融業

雖然去年壽險業大賺將近千億元,但受到第4季全球股、債、匯市震盪影響,導致22家壽險公司未實現損失高達7381億元,也讓多數壽險公司無力發出現金股利,嚇壞不少股東;隨著2019年第一季市場好轉,壽險公司的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又轉為未實現「獲利」,行情波動更是讓人霧裡看花。

新會計準則IFRS 17上路,壽險業得增提準備金

尤其,壽險業將在2025年因應新會計準則IFRS 17上路,更是被不少人稱之為「魔王級公報」,未來得面臨極大增資壓力與財務減損壓力。

「因為IFRS17會計處理涉及很多的精算,不像以前,相對比較簡單跟單純的。」安侯建業執業會計師鍾丹丹指出,由於新的會計準則複雜程度高,現階段主管機管與業者、會計師事務所及精算學會等組織,已開始備戰討論,因應IFRS 17銜接。

簡單來說,現行的會計制度,保險公司向保戶收到錢,就視為收入;但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張士傑指出,新的IFRS 17上路,獲利收入將要在保單契約期限內逐年認列,而損失卻是一次認列,採取較保守的方式。

張士傑舉例,假設壽險公司保費收入賺了100塊,可是保單契約是10年,這100塊必須分10年認列,所以每一年只能認列10元的獲利,剩下90元就變成CSM(Contractual Service Margin),但CSM在財報上是「負債」。

也因此,對於過去狂推高利保單的壽險公司「一次認列損失」壓力相對較大,帳面上的責任準備金就必須多提,先預留給保戶。

外資點名國泰金衝擊大,業者替自家股價抱屈

今年5月中旬,花旗環球出示最新報告,分析國內壽險若適用IFRS 17之後,國壽因保戶最多,增資影響可能最大,因此將國泰金目標價從43元降到39元,創下外資圈最低;而該報告出爐之後,國泰金股價一路破底,最低點來到5月17日的39.9元。

但國泰金也替自家股票抱屈,在20日的法說會上,特別花了30幾分鐘,請精算背景出身的國壽副總經理林昭廷替法人及媒體「上了一堂課」,他強調,接軌IFRS 17僅改變負債衡量方式,並不影響保單全期價值,只是改變損益實現的時點,「剛接軌時的衝擊會比較大,之後保險負債利息成本反而降低。」

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也緩頰,「最近有些分析師的報告,坦白講,他對整個IFRS 17也許不是很清楚,為了讓分析師了解IFRS 17整個影響…現在影響並不是大家所說的大魔王,不是這個樣子。」

專家形容:IFRS 17像是「換制服」

張士傑則是以「換制服」來形容IFRS 17上路,只是一套財報制度讓投資人用同一個標準更清楚財報、比較,雖然「換制服」初期大家可能會稍微「不舒服」,需要一點時間來適應,但既然台灣必須走「換制服」程序,業者就得遵守遊戲規則。

而因應IFRS 17上路,金管會也要求壽險業強化財務結構,以「雙指標」示警,也就是,壽險業的資本適足率(RBC)必須達到200%,且淨值比也要達2%,若壽險公司未達到標準,就必須進行增資。

另外,鍾丹丹也提醒,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像是轉向出售保障型商品的調整並非一夕之間就能變動,因此,建議壽險公司應盡早檢視內部管理、商品調整、資本管理究竟距離IFRS 17有多遠。

業者調整保單結構,轉推保障型保單

只是可想像的是,保險公司可能因財報難看,將不願意再賣賠錢保單,原因是,過去業者一味推出保證高利率或是儲蓄險,皆讓壽險公司投資壓力非常大,還可能因此影響公司本身的獲利。

李長庚也在法說會上強調,國壽早在2016年就開始調整保單組合,銷售價值型、保障型保單;無獨有偶,新光金副董李紀珠日前也公開表示,台灣壽險業應借鏡「日本模式」來改善體質,也就是引導保戶投保年金險、長照險、健康險等價值型保單。 

張士傑則認為,保障型保單就跟利率關係沒這麼直接,才能讓保險「本質」功能發揮;但另一方面對於業務員來說,這也是一項挑戰,「因為過去他們習慣賣儲蓄險商品,佣金較高,但保障型產品佣金則沒有這麼高…所以17號公報也慢慢導正業務員銷售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