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光」的困境 橄欖球員有正職工作只能「兼差」當國手

運動世界

在台灣,當運動員拿下獎牌的那一刻,「台灣之光」光彩奪目,人潮、鎂光燈追逐,甚至連政治人物都想來沾光,只是當鎂光燈退去,光芒不再,運動員隨著年齡增長沒辦法繼續馳騁在球場或是運動場上,他們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也才要開始。

比較起在台灣廣為人知的棒球、籃球或排球,橄欖球是相對冷門的運動,親眼看過籃球、排球、棒球或田徑比賽,在台灣是稀鬆平常,但在台灣要說親眼看過橄欖球賽,那可真是寥寥可數,而這也成為了中華橄欖球協會在推廣運動上相對困難的原因。

橄欖球員即便曾是國手,畢了業可說是一切從頭開始。

橄欖球鮮為人知,在推廣上有一定難度

小時候一定寫過的作文題目「我的志向」,有人想當職棒球員,也有人想當職業籃球員,為什麼從來沒有人想當職業橄欖球員呢?除了民眾普遍對橄欖球認識不足,對現階段的台灣體壇來說,橄欖球員也還沒辦法成為一個「職業」。

說起國內橄欖球,最知名的就屬「建中黑衫軍」,歷年來有相當多U17、U18國家代表隊球員都是來自這裡,為國家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比賽,藉著好成績上大學體育系,繼續一路選拔、比賽,贏得無數掌聲歡呼,卻決定在畢業後放棄橄欖球。

中華橄欖球協會理事陳憶晴以身邊的例子為例指出,劉先生過去是建中黑衫軍的一員,之後就讀文化大學期間更是擔任隊長一職,卻在畢業前因為考慮到現實的經濟因素,決定畢業後放棄橄欖球,僅假日有正式比賽時,才當裁判賺賺外快。

有正職工作,「兼職」當國手

針對球員目前的就業狀況,陳憶晴說明,「以即將在5月29日開打的的亞洲盃橄欖球錦標賽來說,中華隊球員多是社會人士,且大都是從事保險業或者自營商,再不然就是還在學的學生」,由此可知,這些國手球員都是有時間較彈性的正職工作,能配合在有比賽需要時「兼職」當國手參加3-4個月的密集培訓。

陳憶晴表示,每次都有一到兩位通過選拔的選手因為公司因素及經濟考量,只能忍痛放棄退出培訓隊。因此即便有再好的教練陣容,中華隊的選手陣容永遠沒辦法是最強的,這是相當大的困境,也相當感謝在條件相當不優於球員的情況下,還願意投入時間精力為台爭光。

球員畢業面對轉型,力求延續運動生命

目前的狀況來看,橄欖球員在畢業後勢必須要面對轉型,若想要延續運動生命,橄欖球協會目前正在努力與國內各地的中小企業研議,降低退役球員的失業率,他也期待有興趣的中小企業能夠關心橄欖球運動。

晴認為,長遠來說,想要推廣一項運動,必須從小開始培養,但現在台灣人多半對於橄欖球的印象是「粗暴、野蠻」,因此很少家長會願意讓孩子學習這項運動。所以協會未來會積極的推動「趣味橄欖球」,讓孩子從小接觸產生興趣,進而讓家長也能改觀。也希望這項運動能夠普及化觸及年輕人,進而能有更多人到場為中華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