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胸痛...小心患「結核病」 北醫研究:用痲瘋藥治療縮短一半療程

醫藥保健

結核病是一種目前仍普遍存在於全世界,尤其是未開發及開發中國家的慢性傳染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所造成。在初感染時,約95%的人會因自身的免疫力而未發病,但會有終身再活化的潛在危險,只有5%的人在初感染後結核菌會經由血行或淋巴液之散播造成肺內或肺外結核(如:結核性腦膜炎);經過初感染而未發病的人,日後也可能因外在再感染而發病......

不過,現在結核病患者出現新福音了!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內科副教授暨萬芳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江振源,參與跨國研究團隊,花了近10年時間完成治療多重抗藥結核病第3期臨床試驗,證實9至11個月短程療法的療效,並不比世界衛生組織(WHO)主推20個月的長程療法差,研究論文也在今年3月28日刊登於內科學全球排名最高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咳嗽、胸痛、食慾不振...小心患「結核病」

什麼是結核病?

江振源先解釋,結核病可以發生在人體任何器官或組織,如淋巴結、腦膜、胸膜、腎臟、骨骼、皮膚、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在台灣比較常見的肺外結核是淋巴結核及骨結核,其次為結核性腦膜炎,肺外結核的發生率遠比肺結核來得低。

若給予適當的抗結核藥物治療,結核病幾乎可以100%痊癒,但若不予治療,則在3年內約有一半的病人會死亡。「臨床上病人常見的症狀包括咳嗽、胸痛、體重減輕、倦怠、食慾不振,發燒、咳血等。但這些症狀在其他慢性胸腔疾病也會出現,只能作為診斷的參考。」江振源表示,抗藥性結核病與結核病相同,是由結核桿菌所引起的疾病,但因為結核菌突變產生抗藥性,變成抗藥性結核病。

結核病目前仍普遍存在於全世界,以發生率而言,男性比女性高,老年人比年輕人高,社會階層較低者比社會階層高者來得高。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顯示,台灣20歲以上成年人在1993年的X光診斷肺結核盛行率為0.65%,依據2002年健保結核病就醫資料推估,20歲以上人口結核病盛行率為0.11%,近年盛行率確實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且已低於世界衛生組織結核病達到控制的標準(20歲以上人口盛行率0.14%)。

疾管署也指出,初感染後,一般人終其一生體內結核菌再度活化而發病的機率約為5-10%,其中約有一半是在感染後的前5年發病,而以第1年的危險性最大。

北醫研究:用痲瘋藥治療「結核病」縮短一半療程

至於要如何治療結核病?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多重抗藥結核病長療程方案須治療約20個月,使用5種以上藥物;「由於治療時間長,藥物又有輕重不等的不良反應,多少影響病人完整接受治療的意願,導致近年來全球多重抗藥結核病平均完治率不到6成。」江振源指出,相較下,所參與的研究團隊使用短程療法,雖藥物種類相似,卻採用不同組合,只須治療9至11個月就可達到幾乎相同的療效,「療程短、費用低,治療過程所受的折磨也少很多,病人接受治療的意願較高!」

江振源表示,他和研究團隊採用高劑量抗生素moxifloxacin,以及以前用來治療麻瘋病的藥物Clofazimine,再搭配其他藥物來治療多重抗藥性結核病人,「我們花了近10年時間進行跨國的第3期臨床試驗,證實治療期程9至11個月的短程療法,療效與傳統20至24個月的長程療法旗鼓相當,醫療效益相當顯著。」

江振源表示,用痲瘋藥治療結核病能縮短一半療程,且提高患者治療意願。(圖片來源/台北醫學大學提供)

江振源進一步指出,疾管署2007年開始全力推動多重抗藥結核病的防治時,台灣有400多名多重抗藥結核病人接受治療,經過近10年來的不斷努力,病人數已降到200名左右,且病人接受治療的意願提高,中斷治療的比率降到3%以下。

如何預防結核病?疾管署建議必做「一件事」

那要如何預防結核病?

疾管署建議接種卡介苗,目的是在人體尚未受到第一次自然感染前,先用疫苗造成人工感染,使人體免疫系統認識結核菌抗原,以避免有害的結核菌在初次自然感染時引發進行性初發性結核病(progressive primary tuberculosis)。

目前我國卡介苗接種的政策為出生滿5個月接種(建議接種時間為出生滿5-8個月),以及長住高發生率地區或即將前往結核病高盛行國家,可建議家屬考慮提早接種卡介苗。

江振源也再次強調,臨床試驗證實多重抗藥結核病短程療法的療效不亞於長程療法,也會提高世界各國使用短程療法的意願,並具有降低醫療費用及減少病人所受折磨等優勢,可能會逐漸成為多重抗藥結核病的治療主流,為全球無數病人帶來福音及另一種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