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艘自製鑽探船下水 成本一天一百萬起跳

產業動態

「她是全台灣第一艘百分之百台灣的資金、百分之百金頭腦設計、系統整合、百之百由台灣中信造船廠從繪圖、設計、施工的一個傑作。」台灣第一艘本土自主設計組裝之鑽探船「奧黛麗絲號」3日正式啟航,船東銓日儀公司總經理奚慎明宣布正式下水啟用時難掩心中激動。

「奧黛麗絲號」是高雄科技大學與風電開發商CIP(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銓日儀共同打造的首艘國人自行設計組裝的鑽探船,這搜船全長58公尺、鑽探深度達海床下120公尺,並搭載兩組自動定位系統(DP2),預定6月初就要由環球測繪公司操船出海,前往彰濱工業區執行CIP風力發電的前期鑽探任務。

這艘船一共耗資五億元,其中光是單鑽探塔架系統就耗資1億元,而且多項施工、設備沒有銀行願意融資,幾個股東當中又以銓日儀奚慎明出資最大。奚慎明親自出海測試後以「媽媽花了15個月把小孩生下來」形容「奧黛麗絲號」的誕生。

比傳統升降船快,台灣海事工程升級

奧黛麗絲號創下許多台灣第一,她配備2組自動定位系統DP2,讓船不需定錨而是靠精密定位與引擎控制,就能在海面上固定位置,最小誤差可控制在20-50公分之間,若要從A點移動到B點,奧黛麗絲號較傳統的升降平台船(類似海上鑽油平台)快至少5個小時,並有探鑽海床下120公尺的能力

銓日儀總經理奚慎明是「奧黛麗絲號」最大出資人,笑稱「像誤入叢林的小白兔」。(攝影/ 鄭國強)

台灣過去不論是鋪設海底電纜、探勘,皆採用有如四腳立在海中的升降平台船,但其有深度30米的限制,未來參與離岸風電工程必須要有50米深作業能力,配備有自動定位系統DP2的鑽探船則不受到限制,移動海上施工地點時間又比升降平台船快好幾倍,成為台灣踏入海事工程的利器。

奧黛麗絲號能夠成行背後還兩個關鍵的支援單位,一個是「出人」派學生到船上實習並進而考取專業證照的高雄科技大學,另一個是請國外專業技師協助調整船上精密設備與協助文件申請的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

一天營運費100萬,第一筆訂單入袋

但營運奧黛麗絲號成本並不低,單DP2操作官的證照就必須到國外去考,台灣從來沒有DP2的船,當然就沒有DP2的操作員,因此薪資有一定的水準,再加上每天比長榮海運還好的15美元伙食費,一艘船配置40名乘員。

環球測繪董事長黃新志表示,一天的人事費用、耗油成本就是100萬元,但台灣的海上作業時間大約是每年4月到9月這段期間,好消息是,預計6月初正式出海工作,第一筆訂單就是CIP的8千萬元地球物理探勘委託,只是這與投資損益兩平還有一段距離。因此奧黛麗絲號也與其他離岸風力發電開發商洽談中,積極爭取水下探測訂單。

高雄科技大學航運系教授文展權說,為了能發揮效益,奧黛麗絲號船尾配置吊車,也可進行海下打撈作業,提早達到損益兩平、亦為國內海事工業、離岸風力發電踏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