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快樂嗎?打破你對快樂的3大迷思

書摘

不論你是憂鬱、很少快樂、偶爾快樂或相當快樂,你將學會如何把強項與弱點運用在我教的快樂增進策略上,好讓你活得更快樂、更滿足。但是在你開始將這些策略融入生活之前,我需要去除一些關於快樂的迷思。

獲得快樂的最大障礙之一是,大多數我們相信會讓我們快樂的事物,事實上是錯的。我們會有這樣的錯誤想法,除了受同儕、家人、行為榜樣之影響,呈現在我們文化的故事和影像也增強了這類訊息。許多被認定為快樂來源的事物,看起來符合直覺和合乎情理,即使是快樂研究者也可能落入陷阱。這時候科學就能幫我們釐清事實真相。我們容易信以為真的三大快樂迷思,可以再一次用快樂圓形圖來說明。

迷思一:快樂必須「尋找」

第一個迷思是,我們必須尋找快樂,快樂在外面某個我們還到達不了,像香格里拉一樣的地方。我們有可能到達那裡,但只有某些好事發生時才可以:比方我們跟真愛結婚、獲得夢想中的工作、買到漂亮的房子。不要變成等待某事發生才能快樂的人。有一部卡通,小男孩騎著三輪車對玩風箏的玩伴說:「我好想快點長大和快樂。」假如你今天不快樂,明天也不會快樂,除非你將事情掌握在手中並採取行動。了解到我們的快樂有40%取決於主觀行為,你能帶給你生活重大影響的承諾,就是透過你能執行的刻意策略,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快樂的人。

(圖片來源/久石文化提供)

快樂無需外求,因為快樂存在我們心中。聽起來可能像陳腔濫調,快樂不過就是一種心境,一種認識跟接近我們自己與世界的方式。所以,假如你想要明天、後天、餘生快樂,你可以選擇改變與管理心境來達到這個目的。本書的重點就是這些步驟。

迷思二:要改變我們的境遇才能快樂

另一個錯誤推論是,假如生活中的某件事物有所改變,我們就會快樂。這種想法我稱之為「假如……,我會快樂」或「當……的時候,我會快樂」。分享這邏輯的人記得人生中真正快樂的時光,但是認為我們無法再重現之前那樣帶來快樂的情境。或許是大學時期(至少在事後,對我來說是),或許是初戀,或許是孩子還小時,或許是住國外時。事實上,過去讓我們快樂的要素,現在也跟我們在一起,就在這裡等待我們去利用來創造未來的快樂。如同圓形圖所示,不論境遇有多好、多大的改變,事實上只會對我們的幸福產生一點點影響。

迷思三:你不是天生快樂,就是天生不快樂?

有一天,當電機工程師的弟弟告訴我,他讀到一篇佛教僧侶透過學習冥想變得快樂的文章。「這是多麼新的觀念!」他大叫著,「我從沒想過人可以教自己怎麼快樂。我以為你要嘛天生快樂,要嘛不快樂。」快樂或不快樂是天生的,這觀念普遍存在。許多人,特別是不快樂的人,相信不快樂是天生的,也無從改變。事實正好相反,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我們可以克服先天的限制。

底下我們將更進一步探討各種錯誤的見解。首先來看看科學家對生活境遇會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有何發現。

內容來源:《這一生的幸福計劃:快樂也可以被管理,正向心理學權威讓你生活更快樂的十二個提案》久石文化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