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感、憤青時代 耶魯校長問:你的追求是什麼?

國際

隨著畢業季來臨,各大學的畢業演經常成為激勵學生的素材,今年耶魯大學的校長蘇必德(Peter Salovey)發表「你們的追求是什麼」,呼籲學生不要只會反對,而是要努力追求,相當值得一聽。

一個容易反對的世代

蘇必德首先指出,現今可能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容易知道你反對什麼,也比任何時代都更難以說出你追求什麼,「有多少次我們尚未聽到一個想法就已經決定反對它了?在我們還不清楚某件事之前,我們就已經決定反對這件事了」。

蘇必德說,很多時候,我們反對什麼取決於它是誰說出來的。如果出自某個公眾人物或政治家之口,或某家媒體,那麼我們已經對這個言論有想法了,加上社群媒體的助陣,民眾很容易表達自己的反對,但要簡要、快速地說出自己支持什麼則沒那麼容易。

蘇必德表示,不管任何世代都面臨許多嚴峻的道德挑戰,甚至生存威脅,「然而,正是因為我們面臨的挑戰如此艱鉅,只有憤怒是遠遠不夠的,指出錯誤只是我們工作的開始,而不是結束。」

你的追求是什麼?

蘇必德說,我追求真正意義上的「美國夢」,一個機會廣泛共享、多數人享有接受教育是多數人的權利,而不是少數人的專利。我追求這樣一個世界,那裡歡迎移民、窮人和被遺忘的人,而不是把他們拒之門外或封住他們的口;在那裡,表現出同理心和理解才是成功和美好生活的真正標誌。

蘇必德呼籲所有畢業生,「運用你們被饋贈的天賦和才能,去服務他人和社會,你們的人生必將有所為、有意義、有目標。」,你們即將走進歷史,並創造歷史,在授予畢業學位時也意味著其所承載的「權利和責任」。最後,蘇必德問所有畢業生,「請問你們的追求是什麼?」

不想有「亡國感」就不要只會當「憤青」

其實,蘇必德提出的問題也適用於台灣青年,包括去年公投結果讓多數年輕人感到失望、近期政治現象衍生出的「亡國感」等,台灣的「憤青」人數正逐漸增加,對於社會的保守派、中國的干預等現象充滿憤怒。

過去民進黨3年的施政,包括婚姻平權、轉型正義與年金改革等政策,頗符合青年的理念,卻得罪佔年齡較高的族群,而根據去年九合一選舉告訴我們,一昧的反對、無視這些保守勢力,終究會嚐到被反撲的滋味。

因此,除了表達反對外,青年們還做了什麼?如同蘇必德所說的,先入為主的判斷,讓台灣年輕人可能聽到「幸福盟」就反,聽到「18%」就排斥;若僅是反對與自己不同立場的勢力,而不是努力去改變、去追求理念實踐,那麼2018選舉後的失落感,恐怕會在2020加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