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延燒 鴻海劉揚偉:有能力照客戶需要將產線移往中國以外其他國家

產業動態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自從月前宣布交棒以來,外界就相當關注未來「沒有郭台銘的鴻海」會怎麼樣,在中美貿易戰、iPhone銷量下滑的影響下,鴻海股價已從郭董宣布參選時創下的近期高點91.8元,跌至11日收盤的72.4元。

鴻海將創九人「經營委員會」

為了穩定軍心,鴻海決定在1974年成立後,首次連續兩天於10日、11舉辦法說會。11日的法說會上,由京鼎董事長劉揚偉以「面對新局勢的挑戰」作為開場,解答外界關注的美中貿易戰、團隊接班問題,劉揚偉也是多次被媒體點名,將於21日登場的股東會中,接下鴻海董事長一職的人物。

對於接班問題,劉揚偉表示,未來鴻海將在董事會下新設「經營委員會」,該委員會由9人組成,未來將由經營委員會領導鴻海集團。除了新任的鴻海董事候選人鴻騰精密主席盧松青、亞太電信董事長呂芳銘、京鼎董事長劉揚偉、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特聘講座教授李傑外,還包括鴻海其他次集團的負責人,共同參與經營委員會的運作。其餘在名單上的還有鴻海集團總財務長黃秋蓮、夏普候任董事林忠正、鴻海B次集團總經理姜志雄、中國富士康執行總經理林政輝、鴻海財務長黃德才等人。

此次法說會上也有鴻海未來四位董事候選人呂芳銘、盧松青、劉揚偉、李傑以及財務長黃德才列席,負責鴻海集團未來5G、EV(電動車)、IC、IAI(工業人工智慧)發展。另外兩位鴻海董事候選人,夏普社長戴正吳以及郭台銘,則不會進入「經營委員會」,而是會在經營委員會做出建議後,交由董事會表決時才會參與討論,經營委員會全體成員也在法說會後的記者會上亮相,不過僅呂芳銘、盧松青、劉揚偉、李傑以及黃德才列席。

劉揚偉表示,其實鴻海過去就有類似經營委員會的運作,只是沒有定下名字。他表示,設立經營委員會的原因,是因為「鴻海規模的複雜度,鴻海產品線非常廣,是非常龐大的事業體。需要分別對不同事業體充分掌握,需要溝通協調機制。在這樣的背景下,經營委員會是有溝通協調的必要性。」劉揚偉提到,未來經營委員會每周會開一次會,重大議案需要2/3委員同意,才會送交董事會做最後的決策。

鴻海有25%產能在非中國區

關於美中貿易戰對鴻海的巨大,劉揚偉表示,鴻海的對策包括洞見未來能力、快速敏捷反應能力、全球布局在地化生產,他已過去iPad成都廠,從零到開始生產只需要90天為例說,「在美中貿易衝突可能發展的情況下,任何的需要,我們都可以把生產線搬到所需要的地方。」

劉揚偉說,包括鴻海過去收購夏普、在美國威州的佈局,都是為了因應未來可能的發展,劉揚偉也表示鴻海在全球16個國家擁有生產基地,以及在4個國家的研發基地。但是在場的券商包括摩根大通、富邦等,也紛紛針對貿易戰陰影下對鴻海的大客戶蘋果、華為受到的影響提問,過去摩根大通就在5月出具的報告指出,鴻海潛在的風險包括iPhone銷量下跌、可能加徵的3250億美元關稅等等。

美中貿易戰會有轉單效應

劉揚偉解釋,目前鴻海有25%的產能設立在非中國區,已經有能力供應蘋果在美國市場的需求。至於鴻海的客戶之一蘋果,是否有產移轉能的打算,劉揚偉說,目前蘋果「正在密切關注」關稅狀況,「沒有明確來自於客戶的要求」。針對未來可能到來的關稅,劉揚偉指出,目前美國、墨西哥是受到關稅影響最小的地方,未來會依照在美國的佈局,以及客戶的要求,在兩個地區做相關的規劃。

他表示,若未來擴充產能,也會以鴻海現有的土地廠房為主。針對媒體詢問威州廠進度,劉揚偉表示,外媒報導停擺威州廠的資訊,其實與事實不符。「現在計畫如火如荼的進行,預計2020年底會有產品正式量產,到時估計會有1500到2000人的規模。」

劉揚偉特別談到,中美貿易戰其實會有轉單效應,「像是A、B不同客戶,A可能訂單少了,B訂單就增加了,只要市場需求在,總是要有人做。」面對鴻海的大挑戰,他直指這是世界的景氣,「若是世界因為某些原因讓景氣急速萎縮,鴻海身為世界的一份子一定會受到影響。尤其鴻海EMS市佔率第一名,一定會受到影響。這是我們最大的挑戰,希望不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