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觀察》從雪梨燈光音樂節 Vivid Sydney看台灣燈會

澳洲觀察

一年一度的雪梨燈光音樂節 Vivid Sydney,在5月24日到6月15日舉行,內容涵蓋燈光,音樂,與創意(light, music and ideas),今年已經邁入第11年,是雪梨從深秋邁入初冬時節最重要的節慶,去年被選為澳洲最佳觀光旅遊活動,讓人好奇的是,她如何從 10年前一個單純的燈光秀,發展成在2018年為雪梨帶來225萬參觀人次,挹注1億7千萬澳幣(台幣35億)觀光收益的盛大慶典。

在家鄉自己辦燈光節,藝術家敲響第一炮

每年的五、六月是雪梨的旅遊淡季,因為氣候開始步入冬天,日照縮短,太陽五點左右就下山,原本最吸引人的海灘或水上活動不能吸引遊客,如果要靠學校假期帶來遊客,四月的復活節假期已經結束,距離七月北半球的暑假又還有一段時間,所以用五窮六絕來形容這段時間也不為過,旅遊業者也以放慢腳步來應對。

港灣大橋南岸,燈光耀眼奪目,吸引不少遊客圍觀駐足。

2009年,澳洲藝術家 Mary-Anne Kyriakou藉由她在2006年參與德國Light+ Build Light Fair的啟發,在自己家鄉雪梨舉辦燈光節 Smart Light Sydney Festival,這並不是創舉,而是跟隨其他國家在冬天舉辦燈光節的經驗。展區集中在雪梨歌劇院到環形碼頭 Circular Quay一帶,重頭戲是在歌劇院的屋頂投影打燈。

當年澳洲政府立法要逐漸淘汰傳統燈泡,改用LED,燈光節的作品大量利用LED技術,剛好與政策推廣結合,吸引民眾目光,除了燈光,音樂與創意也是重點。第一年的展出,吸引了20萬人潮,以三個星期的展期來看,不算太熱絡,但展示出的新奇與創意是成功的。

從20萬到超過233萬人,形成國際觀光熱潮

隔年主辦單位新南威爾斯觀光局Destination NSW繼續舉辦燈光音樂節,命名 Vivid Sydney,範圍從最古老市區 The Rocks到雪梨歌劇院一帶,往市中心延伸,增加展示的燈光藝術創作,也吸引到越來越多的人潮,包括國際觀光客。

Vivid Sydney在六點開始點燈,並且實施部分交通管制,時間點剛好跟上班族工作時間錯開,讓原本下班後人氣大減的市中心,湧入人潮,卻不至於造成太大的衝擊。

2015年,展區甚至跨過雪梨港灣大橋,來到北邊的商業重鎮Chatswood,在圖書館廣場投影燈光秀,搭配附近的火車站到購物中心的徒步區,設置燈光藝術作品。2016年,北岸的動物園Taronga Zoo也加入行列。在園區裡設置眾多與動物相關造型的燈光藝術,吸引家庭客層,也和市區的燈光節遙遙相望。此外,西區的副都心 Paramatta也加入行列,2019年,雪梨最後一塊新開發的觀光特區 Barangaroo也納入展區。

展出時間從原本21天,在2016年延長到23天,更重要的,參觀人數從最早的20萬人次逐漸成長。

2012年50萬人,2013年80萬人,2015年170萬人,一路成長到2017年超過233萬人。對於雪梨的經濟貢獻,從2013年的二千萬澳幣,到2017年增加到將近1.47億澳幣,2018年更來到 1.72億澳幣的新高點。

Vivid Sydney雖然主要客源是本地居民,但是雪梨本來就是國際觀光大城,參觀人數裡也包含了國際旅客,也有越來越多的國際旅遊行程主打 Vivid Sydney,2016年有2萬6千國際旅客參加 Vivid Sydney旅遊行程,其中1萬1千名來自中國。

海關大樓的燈光秀。

不只是看展,你就是展覽的一部分

以我的個人經驗,參觀 Vivid Sydney是十分輕鬆愉快的,因為集中在市區或副都心,搭乘火車或渡輪,一出站就進入了展區,內容主題也很豐富,從傳統澳洲意象,到藝術科技人文,甚至環境保護,生態保育,都能看到,另外,音樂與各式創意的搭配,讓遊客不覺得只是在看展覽,而是感受到與藝術合為一體。

因為許多展覽品以互動的形式呈現,不只是看還有得玩,甚至讓自己變成展覽的一部分,不同年齡層的旅客都可以很盡興,甚至在為期三周的展期裡,一來再來。因為大多數展區圍繞雪梨港,搭乘遊艇從水上看燈光展,一邊享受美食的 Vivid Sydney Cruise也大受歡迎。大量人潮的湧入,受益的周邊產業,例如餐飲旅遊甚至紀念品,加成的經濟收益,十分可觀。

以燈光為主題,而且在冬天舉行,這會讓我們聯想到的台灣燈會或者主要城市例如台北或高雄的燈會。

從內容來看,台灣的燈會以當年生肖為主題,搭配創意與生活,每年也吸引大量人潮,甚至在這幾年都突破千萬人次,但平心而論,以國際知名度來看,擁有更長歷史的台灣燈會,是否能與雪梨燈光音樂節齊名,甚至拿來對比,有多少國際觀光客,是專程為了台灣燈會來訪呢? 我個人的看法是,Vivid Sydney是有值得我們參考的重點。

台灣燈會主辦單位、地點每年都在變,唯一不變的是生肖花燈

首先,固定城市與時間點。

Vivid Sydney每年展期固定在五月下旬最後的星期五到六月中,中間跨到六月第二個星期一女王生日的國定假期。相對於台灣燈會與元宵節結合,日期變動較大,展期也比較短,但這是先天主題的設定不同,並沒有優劣可言。至於地點,2001年之前,台北燈會是全台最主要燈會,之後台灣燈會每年到不同縣市舉辦,雖然可以嘉惠各地民眾,但主辦單位每年變,經驗很難傳承,資源也無法重複利用,十分可惜,在國際宣傳上也不易有延續性的優勢。

Vivid Sydney主題不設限,海關大樓入夜之後,就成藝術家恣意揮灑的畫布。

再者,主題多樣化,Vivid Sydney沒有固定主題,相對的,多元文化與各式創意就是主題,每年都可以期待有驚喜。台灣燈會主要以生肖為主題,也有主題明顯的優勢,但是創意往往會被侷限住。雖然 Vivid Sydney每年都主打雪梨歌劇院屋頂投影,但那只是展示平台,一直有不同的意象可以呈現,港灣大橋,海關大樓,在入夜後就成了不同藝術家展現驚奇的畫布,這一點的確是我們可以借鏡的。

高雄比台北更適合辦燈會

最後,再回到個人看法的結論,我認為台灣燈會應該考慮定點舉行,或者南北輪流,才能有延續性與資源再利用,如果真的要跟雪梨相比,高雄其實是比台北更適合的選擇。

雪梨有港灣,高雄也有愛河水岸與臨海優勢,相對穩定的天氣與廣闊的腹地,也適合大型展覽的呈現。Vivid Sydney已是雪梨冬季旅遊的第一選擇,相對於雪梨的跨年煙火,一年兩次的重點觀光活動,足以穩固雪梨觀光大城的國際地位。在台灣,是否也能創造類似經驗,就端看政府的智慧與民間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