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癒率高但仍要留心!醫:關於「甲狀腺癌」女性該注意這些事

醫藥保健

甲狀腺癌在台灣女性近年來有上昇的傾向,已成為女性值得注意的婦女癌症之一。本文將外科手術術式選擇與手術副作用等作進一步說明,如下:

甲狀腺癌依病理分類其術式選擇

1.乳突癌及濾泡癌:

分化良好型甲狀腺癌(含乳突癌及濾泡癌)以單側甲狀腺葉切除(Unilateral lobectomy)、全甲狀腺切除(Total thyroidectomy)或近全甲狀腺切除(Near total thyroidectomy)為主,淋巴腺清除則視淋巴腺轉移程度而決定,乳突癌通常會例行進行中央頸部淋巴腺清除(範圍上至舌骨、下至胸骨上緣、兩側內頸靜脈間),有側頸部淋巴腺轉移則施行改良型頸部淋巴腺根治清除術(Modifie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濾泡癌其中央頸部淋巴腺轉移機會雖然比乳突癌來得小(濾泡癌主要以血行性轉移為主),但術中也必須檢視中央頸部淋巴腺狀態,有頸部淋巴腺轉移也須進行中央頸部淋巴腺清除。

臨床上小於4公分的乳突癌及輕微侵襲型(Minimally invasive)的單一濾泡癌可僅施行單邊甲狀腺葉切除,但廣範侵襲(Widely invasive)或廣泛血管侵襲型(Extensive vascular invasion)濾泡癌則宜施行全甲狀腺切除。濾泡癌如產生腫瘤周邊血管侵襲其預後比周邊包膜侵襲者來得差。

分化良好型甲狀腺癌進行全甲狀腺切除適用時機如:(1)雙側甲狀腺癌病灶(2)中央頸區淋巴腺轉移(3)癌細胞侵犯到附近軟組織(如肌肉、喉返神經、氣管)。因此全甲狀腺切除廣被使用於分化型良好甲狀腺癌的治療,優點為:(1)術後可利用甲狀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數值不正常的上昇,而早期偵測腫瘤的復發或轉移(2)可利用放射性原子碘I131做核醫掃描檢查及對轉移病灶的有效治療(3)減少局部復發率及增加存活率(4)防止轉變成未分化癌(Anaplastic cancer)的機會,但施行全甲狀腺切除時,醫師需有經驗,否則傷及喉返神經及造成副甲狀腺機能低下比率會比單葉甲狀腺切除者來得高。

近次全甲狀腺切除(保留小於1公克甲狀腺組織)則當手術時醫師認為喉返神經可能有受傷害之慮或副甲狀腺存活有顧慮之時才採用,然而因為保留了部份正常甲狀腺組織,術後得需再利用放射性原子碘I131來破壞剩餘的殘存甲狀腺後才有辦法利用甲狀腺球蛋白作為腫瘤指數的追蹤及原子碘I131的治療。甲狀腺賀氏細胞癌(Hürthle cell carcinoma)為濾泡癌的一種變異型,此種型態癌比濾泡癌更會產生頸部淋巴腺轉移,它大多不會攝取放射性原子碘I131,無法有效利用放射性原子碘加以局部治療或治療遠處轉移,其臨床預後比甲狀腺濾泡癌差,以往全甲狀腺切除術併中央頸部淋巴腺清除是為標準且有效的手術策略,現今對於賀氏細胞癌的手術策略則視同濾泡癌。

2.髓質癌:

施行全甲狀腺切除及中央頸部淋巴腺清除,若有側頸部淋巴腺轉移則合併施行改良型頸部淋巴腺根治清除術。

3.未分化癌:

由於腫瘤往往快速生長且界限不清,因此完全徹底的手術切除有相當困難度,手術目的主要為減少頸部壓迫症狀及維持呼吸道通暢,因而能切除者儘量以手術切除,若無法切除者,可先予放射線或化學治療,待有機會看到腫瘤縮小再施行手術;無法切除腫瘤但是影響呼吸道通暢時則可予氣管切開手術。

手術可能發生的併發症

如(1)傷口出血(2)喉返神經的傷害導致聲音沙啞(3)副甲狀腺機能低下症。術後發生傷口出血情形偶見,術中的仔細止血,可有效避免它發生。傷口出血導致頸部血腫大部分發生於術後24小時內,嚴重頸部血腫臨床上會呈現頸部腫大、燥動不安、心跳加速、甚至因血腫壓迫氣管導致無法呼吸而危及生命。

喉返神經的傷害發生率約1%;一般常發生於甲狀腺的再次手術或廣泛性的腫瘤侵犯須執行較徹底且複雜術式或者因手術醫師的經驗問題。副甲狀腺機能低下導致低血鈣大部份為暫時性,可恢復;但也可能會有永久性機能低下,不過在有經驗醫師手中此種併發症發生率極低(約只佔1%)、發生時病人會呈現臉部、嘴唇周圍、四肢末端麻木,嚴重者甚至會發生手部肌肉痙縮、呼吸困難。

上述外科術式可採傳統手術、達文西機器臂輔助下手術、經口腔途徑來進行腺體切除。各種術式都有其優缺點與選擇條件,術前與手術醫師充分溝通及瞭解手術過程當有助於您對手術的認知、及萬一發生手術併發症的因應處置。

原文作者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癌症中心副院長暨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  杜世興,本文轉載自《北醫附醫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