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迷信中國製造!巨大將訂單轉回台灣今年以來股價上漲75%

產業動態

2005年,由記者湯瑪斯‧佛里曼所撰寫的暢銷書《世界是平的》,書中的論點是「世界正在被抹平」,將國際市場全球化稱為世界未來發展的「必然」結果,且將世界視為公司和貿易的公平競爭環境,也在當時成為「全球化」的教科書,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從去年開始,美中貿易戰開打,全球的企業家也開始改變這樣的想法,全球單車龍頭、以品牌捷安特聞名的巨大集團董事長杜綉珍認為,美中貿易戰爆發意味著,中國製造與供應鏈全球化的時代已經結束,且「世界是平的」的概念,已經不能在適用在所有地方了。

捷安特去年9月就將訂單轉回台灣

隨著越演越烈的美中貿易戰,有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將生產線移出中國,巨大集團也是其中之一。杜綉珍近期接受《彭博》採訪時表示,該公司早在去年9月美國總統川普揚言對中國加徵關稅之際,就開始將美國的訂單從中國轉回台灣,並在去年底關閉一家中國工廠。

目前,巨大在台灣和荷蘭各有一家工廠,其餘5家工廠均在中國,此外,杜綉珍指出,生產就近市場逐漸成為趨勢,除了去年7月宣布將在匈牙利設廠,目前也在東南亞找尋合作夥伴。

杜綉珍分析,與在其他零關稅的產地相比,在中國生產的自行車,每台將因為關稅平均增加100美元,但轉移產地也代表著勞力成本增加,她說,若沒有美中貿易戰,巨大獲利會更好,並坦言,「如果美國決定取消25%關稅,會立刻將生產線轉移回中國」。

貿易戰後企業開始收回放在中國的「雞蛋」

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迅速成為「世界工廠」,但在貿易戰開打之後,中國優勢逐漸消失。

而這種優勢消失的正是不公平貿易行為,中國因長期採取企業補貼、拒絕開放全球市場,還有竊取他國智慧產權等多種不當貿易行為,一方面享受全球化的福利,另一方面又拒絕履行全球化承諾,讓川普在2018年開始發動一波又一波的制裁,至今,中國除了已經針對500億美元的高科技日產品向美國支付25%的關稅,對於其他2000億美元產品支付的關稅也從10%提高至25%。

全球最大消費品供應商利豐就認為,貿易戰除了促使中國走向多元外,也在迫使企業重新考慮全球的採購戰略,並遠離中國,且貿易戰衝突激化後,眾多國家不願意負擔關稅成本,開始收回放在中國的「雞蛋」,而英特爾本周也成為最新一家正在評估全球供應的公司。

根據巨大集團日前公布的5月合併營收新台幣53.8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1至5月營收257.98億元,年增6.19%,彭博指出,巨大調整如此迅速,也獲得投資人與分析師的青睞。

根據統計,今年以來巨大股價從年初的150元左右持續上漲,6月19日最高來到267元,累計這一段時間以來漲幅高達75%,表現優於台股加權指數15%的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