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經貿談判沒進展 前總統府發言人:美方對國民黨重回執政已有心理準備

政治

台美關係持續升溫,兩岸關係卻陷入僵局,華府智庫台美研究中心執行長陳以信提出警示,他認為,美國對台的善意和支持,是有限度的,抗中的成本計算,僅占美國的部份考量,「但我們是身家性命都在上面」,蔡政府如果只有親美,卻沒有開展兩岸關係的能耐,猶如「命懸他人之手」。

由 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總會長王燕怡等華府台僑推動成立的智庫台美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Taiwan-America Studies)日前宣布,該中心首任執行長將由前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擔任。陳以信是倫敦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兼發言人及國際部主任、馬政府第二任時擔任總統府發言人,而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長期以來與國民黨友好,被視為藍營在華府的大本營。

2016年政黨輪替,卸任公職的陳以信後前往英國,任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台灣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並於劍橋大學政治系博士後研究,在接任執行長前,去年陳以信就受邀擔任台美研究中心訪問學者。《信傳媒》連線專訪剛上任的陳以信,解析台美關係以及對於台灣政局的影響。

美國對台政經手段脫勾

陳以信認為,美國有個很大的問題,標定中國大陸是主要競爭對手,要全面性防止中國超越美國,但其他作法卻不清楚,而台灣處於兩強相爭的最前線,存在著相當高的風險。

他認為,美國推動「印太策略」欠缺實質內容「口號多於實質」,不僅台灣,日本、印度也不知該如何配合。雖然在美中對抗之下,美國國務院、國防部基於地緣政治、區域安全,愈益重視台灣,但是美國商務部、貿易代表署對台灣經濟的重視卻很有限。

「美國對台的政治、經濟手段是脫勾的,」陳以信指出,90年代,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推行全球化,將政經視為一體,外交手段的背後,有很大的經濟動力。目前卻看不到這點,對台政經政策是矛盾的,造成台灣進退維谷的狀況。

陳以信表示,在經濟上,台灣沒拿到什麼好處,經貿談判停頓3年了,FTA也沒有下文,連影子都沒有,提升經貿實質關係的作法未被提及。

反觀兩岸的經濟連結,陳以信說,台灣對大陸投資總額已超過1800億美金了,是對美的10倍,兩岸的貿易量,也是對美貿易量的2倍,美國很難替代。台灣為了降低對陸出口的依賴,所實施的新南向政策也不成功,去年的數字,不但不明顯,還變成反效果,去年對陸依賴上升2%,對新南向18國依存度反而下降1%,去年3月對陸出口還上升到歷史新高,達45%,「若是馬政府,民進黨會怎麼罵?」

美國不會單押民進黨

分析台美關係對台灣政局的影響,陳以信表示,美國對民主國家的選舉皆稱保持中立,不管誰當選都期待合作,口頭上是這樣,同時也希望能夠維繫美國利益;「在美中對抗下,蔡英文政府對美國百依百順,美方是感到滿意的」,對這區域的其他政府來說,也具有指標意義,這就是美國利益所在。

「回到選舉來看,從九合一地方選舉的結果就可以發現,民進黨打出的美國牌,影響有限,美國心裡也有數。」陳以信說。

陳以信表示,就他與美國的接觸得知,美方也願意跟國民黨重行接觸,了解台灣未來可能的領導人上台後,會是什麼樣的方向,對國民黨重回執政,已有心理準備了,美方不可能單方押寶,甚至可能會三方押寶,對美國而言,這才是最大利益,所以要擺出姿態,國民黨上台也要能合作,總不希望把台灣推向大陸。

對外政策應三方平衡

陳以信說,美國基於自身利益,不會不惜代價,台灣不能逾越限度,美國不會願意為台灣去打一仗的,也不會因為台灣,放棄台美經貿談判的底線;願意軍售,但也不會賣到跟大陸翻臉;願意支持你,但不見得你要加入什麼組織,通通幫助你;每個面向都有限度,台灣無法予取予求。

陳以信強調,台灣對美國的戰略價值不斷上升,但戰術的危險也同時升高,對台是利是弊,這是一個很大的問號,一旦台海風險升高,台灣是最大的受害者,所以必須權衡,台灣不能充作美、陸雙方的「傀儡或打手」;「唯有維持三方平衡的對外政策,才能追求台灣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