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關係成包袱 郭台銘退出鴻海仍難弭平「北京控制」疑慮

政治

6月21日,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在股東會上宣布自己辭去董事長一職,交棒給9人經營委員會,希望能消除外界對他與中國過從甚密的疑慮。

郭台銘的「成功企業家」形象為他贏得不少民眾支持,然而在兩岸論述成為大選焦點之一時,他的商場優勢恐怕難以直接轉化為政治優勢,尤其是在台灣對中國影響力相當敏感的時刻。

當總統很辛苦,當台灣總統更辛苦

與台灣其他2020總統大選候選人不同,郭台銘是身價數十億的企業家,與美國總統川普頗有交情,據郭所稱,川普曾和他說當總統「很辛苦」。

擔任台灣總統最艱辛的任務──這點川普也難辭其咎──就是如何在美國及中國各自的利益之間取得一個微妙的平衡點,尤其是在這兩強貿易戰正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

而郭台銘若欲成為台灣總統,他得更小心翼翼地走這條「美中鋼索」。

退出鴻海以弭平「北京控制」疑慮

跨足美中並成為連結兩國的橋樑,郭台銘一手打造富士康,1988年從深圳開始在中國設廠並快速擴張。多年來在中國組裝iPhone,讓富士康不僅是蘋果最大供應商之一,也成為中國最大的私人企業雇主。

由於生意往來,郭台銘與中國共產黨領導階層長年交好,甚至多次會晤國家主席習近平,而鴻海集團對中國的「依賴」,被視為北京能藉此對郭施加影響力的一個「把柄」。

因此打從郭宣布參選,便一直有批評聲浪質疑他在處理兩岸問題時,是否真能將台灣利益置於優先考量。

為了弭平這類疑慮,6月21日郭台銘在股東會上辭去鴻海董事長一職,正式交棒給9人經營委員會,以迴避他競選總統時可能產生的利益衝突,同時建議富士康將一些生產線從天津、深圳轉回高雄。

然而在美國研究公司CAN擔任兩岸關係專家的迪奇(Lauren Dickey)表示,「就算富士康將一些工廠從中國轉回台灣,也不等於它就能與中國市場脫鉤。因此問題在於,富士康與中國的連結是否會導致政治危機,或(對台灣)產生不利條件。」

美中夾縫中求生存?郭尋求中庸路線

對尋求「拚經濟」的選民而言,郭台銘「成功企業家」的形象深具吸引力,他建立的鴻海不僅旗下有數十萬名員工,而且屢次從中國當局獲得土地和稅收優惠,獲益甚豐,而台灣在他治下,或也能複製這種成功經驗。

另一方面,許多選民同樣擔憂台灣主權問題,接下來的領導者將如何處理中國帶來的機會和威脅,還有美中衝突帶來的機遇及轉變。

在美中夾殺下,郭似乎想走與雙方保持「舒適距離」的中庸路線。

郭說台灣必須步步為營,以免在這場美中貿易戰中失足,也曾警告過於親近美中任一方,都會為台灣帶來難以預估的危險。

一方面,他批評「國防靠美國」是一項不可靠的策略,並質疑台灣現正等待美方批准的兩項大型軍購案是否有其必要性,這項軍購包括66架F-16戰機(130億美元)、坦克及其他軍備(20億美元)。

另一方面,儘管他亟欲改善在蔡英文任內惡化的兩岸關係,近來他對中國卻展現出較強硬的態度,直指香港一國兩制「失敗」,並敦促北京承認中華民國政權的存在。

不僅是川普「好朋友」,也是北京認可的對話對象

相較於其他競選對手,郭台銘既沒有現任總統蔡英文那麼親美,也沒有同黨的韓國瑜那麼親中,但又與雙方維持一定程度的友好關係,讓民眾感到他將激怒美中任一方所必須承受的代價,維持在某種可控範圍內。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朱松嶺表示,若郭台銘當選台灣總統,有望重新活絡兩岸關係。

「若郭能將他的企業家思路用於政壇上,或許他能為兩岸關係帶來一些改變,並為美、中、台三角關係帶來一些新的構想。」朱松嶺說。

至於美國方面,郭一向大方展示他與川普的交情,還有經過商場歷練後,他們同樣表現出來的強勢且難以預測的個人風格。

富士康在威斯康辛州的投資案也是加深郭與川普紐帶的關鍵之一,雖然該案引起不少爭議,包括富士康在威州建設的工廠有異於當初所簽的合約、可能無法創造預期中那麼多的就業機會等等。

威州投資案事關川普自己明年是否能連任總統的選情,5月初郭訪問白宮時,他再次向川普保證富士康威州投資計畫正在進行,但近來川普甚少像他在2017年剛宣布這項計畫時那樣大肆宣傳富士康投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