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25萬人上街逼總理下台 有國會當靠山的巴比斯能安全下莊?

國際政治

香港反送中示威和要求特首林鄭月娥辭職的聲浪正高漲時,地球另一端的布拉格同樣有大批民眾湧上街頭,要求自家領導人下台。

捷克總理巴比斯(Andrej Babiš)涉嫌挪用歐盟補助鉅款圖利自家Agrofert集團,為了不受起訴撤換司法部長,引起人民公憤,示威遊行已持續兩個多月,6月23日那天抗議人數高達25萬人。

今(26)日捷克下議院對巴比斯進行不信任案投票,然而各方評論指出,巴比斯擁有國會支持,反對黨又疲弱不振,他應能安全通過本次不信任案,繼續擔任總理。

總理獲國會過半支持,不信任案恐無法拉他下台

事實上在不信任案投票前,其通過的機會就被各方認為是微乎其微,巴比斯依然能穩坐總理寶座。

5月底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一份初步報告指出巴比斯並未迴避利益衝突後,5個反對黨就展開提出不信任案的準備工作,而這是巴比斯任內第二次面臨不信任案。

然而綜觀捷克下議院組成結構,巴比斯所屬的中右派ANO黨為第一大黨,擁有78席,和它組成聯合政府的中左派社會民主黨(CSSD)有15席,再加上已經表明支持巴比斯的摩拉維亞共產黨(KSČM)的15席外援,加總起來合為108席。

也就是說,由於國會總席次為200席,基本上支持巴比斯的下議員已過國會半數,不信任案恐難通過101票同意這個門檻。

與民意脫鉤,反對黨疲弱不振難撼動總理

通過不信任投票案的另一個難點在於,街頭民意雖然可用,目前卻還無法轉換為在國會帶動政治改革的力量。

6月23日的集會上有高達25萬人群聚布拉格,成為1989年絲絨革命後最大抗議活動。示威者揮舞著捷克國旗和歐盟旗幟,疾呼總理巴比斯下台,鬆綁ANO黨和Agrofert集團對國家的箝制,同時也表達他們對公民參與、自由民主的支持。

這場示威運動是由民間團體「一百萬個為民主發聲的時刻(A Million Moments for Democracy,簡稱AMMD)」主辦,刻意淡化黨派色彩、並未與其他政黨合作,因此該運動一方面少了在國會具有決策權的代理人,另一方面反對黨也難以受到民意賦權,直接取得民意基礎。

在反對黨勢力穩定的國家,民眾示威活動與政黨脫鉤或許還不成嚴重問題,然而捷克眾議院的反對黨,包括公民民主黨(ODS)、海盜黨(Pirate Party)、人民黨(KDU-CSL)、傳統責任及繁榮黨(TOP 09)及市長與獨立人士黨(STAN)的席次加總僅70席不說,這5個政黨彼此之間並不團結,又因監督執政黨失職而失去民眾信任,缺乏民意支持讓它們的情況更是雪上加霜,難以撼動在國會佔據多數的親巴比斯派。

《華盛頓郵報》甚至指出,不管有多少捷克人走上街頭,疲弱的反對黨都使政治改革變得難以實現。

民粹政黨對外、對上樹敵以號召民眾

巴比斯的ANO黨在2017年國會大選勝出,讓捷克加入波蘭和匈牙利行列,被視為由民粹主義政黨執政的國家。

由於捷克經濟穩健、失業率低,世俗化但不興民族主義,少數民族和難民不多,而且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野心,政治學家一度以為這裡不會出現民粹浪潮,然而ANO黨一方面以反貪腐為號召,一方面激起民眾對穆斯林移民及難民的恐懼,仍成功取得政權。

ANO黨時常被批評是巴比斯的「一人政黨」,是他個人的政治服務工具。在投入政壇前,巴比斯就在政商、媒體和公民社會聚積個人權力和財富,自從他當上總理後,捷克政府以寡頭為中心大權在握,收緊對政府部門的控制。

而面臨上述指責,巴比斯斥之為貪腐菁英階層意圖羅織罪名陷害他,對於濫用歐盟補助的指控,他也一蓋否認。

匈牙利中歐大學(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政治學家Erin Jenn觀察,這類民粹政黨及政治人物的論述,奠基於對外(移民、少數民族)或對上(歐盟、聯合國、國幣貨幣基金等國際菁英組織或境外勢力)豎立敵人,以此獲得政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