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咳嗽、胸悶...27歲竹科工程師「肺腺癌」上身!醫:4大危險族群要注意

醫藥保健

「長期咳嗽、胸悶勿輕忽!」新竹馬偕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陳百璽指出,一名27歲竹科工程師患有慢性咳嗽症狀,由於病情不影響日常生活而遲遲未就醫,直到出現胸悶、胸痛才驚覺不對勁。經陳百璽檢查與病理切片後,發現肺部左側有一顆約2公分的2期肺腺癌腫瘤,經過開刀治療後,病患情況才逐漸穩定......

肺部是人體的呼吸器官,全身氧氣供需全養賴一個健康的肺,當肺部受到損害時,體內的氧氣供應就會受到影響,造成身體的不適。

為什麼肺腺癌這麼可怕?哪些族群要小心?民眾又該如何預防?

為何不抽菸仍會罹肺癌?2大原因是關鍵

陳百璽先解釋,「肺癌是由於肺部部份細胞產生的異常變性,變性的肺部細胞不斷異常增生、分裂形成特殊的腫塊,稱為腫瘤。而腫瘤會干擾正常的肺部細胞運作,且變性的細胞可能會更進一步突破原有的腫瘤,經由周邊組織或血流而被帶到身體的其它部位,造成腫瘤轉移。 」

根據2017年國人十大死因報告指出,惡性腫瘤已連續36年高居國人死因第一名,其中肺癌更是蟬聯十大癌症死亡首位,「在新竹馬偕醫院,平均每月會有10名患者被診斷出罹患『肺腺癌』。」陳百璽表示。而根據統計,女性患者超過8成屬於肺腺癌;男性約有5成患者屬於肺腺癌。  

他指出,雖然早期肺癌的危險因子多為吸菸及二手菸、且多以男性為主,「但與吸菸有強烈相關性的肺癌多屬鱗狀細胞癌,而非現在較常見的肺腺癌;肺腺癌好發於女性,且多數患者皆未曾抽菸,目前普遍認為油煙、空氣汙染(pm2.5),皆可能為肺腺癌發生率提升的關鍵因素。」

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暨高壓氧中心主任徐培菘也指出,罹患肺癌女性病人明顯增加,「這10年來肺腺癌比例越來越高,但抽菸好發為主的鱗狀上皮細胞癌比例越來越低。」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即使不抽菸,空氣汙染導致肺癌的影響約佔2至3成。

陳百璽表示,由於廚房油煙因高熱的氣體及油煙內的內含物,吸取過量易造成細胞癌病變,建議煮菜應該開啟抽油煙機;「空汙方面,每日可查看空氣品質指標,空氣汙染嚴重時應盡量待在室內,若能使用可過濾pm2.5的空氣清淨機效果更佳,若需外出則應攜帶口罩做好防範。」

病患經斷層掃描後發現,肺部有一顆約2公分的肺腺癌腫瘤。(圖片來源/新竹馬偕醫院提供)

8成患者發現已是晚期...如何預防「肺腺癌」?

至於哪些人屬於肺癌高危險族群?台灣肺癌學會秘書長、台北榮總胸腔部主治醫師趙恒勝指出:

1.有肺癌家族病史

2.抽菸

3.長期接觸空氣汙染、油煙、化學物質

4.曾有肺結核等其它慢性肺炎患者

趙恒勝提醒民眾,因早期肺癌沒有症狀難以發現,到了晚期一旦浸潤、壓迫或擴散,治療更困難,存活期會大幅縮減短,「因此越早發現肺癌,治癒率就愈高!高危險族群應主動定期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由於癌症為沉默殺手導致民眾容易忽略,腫瘤病患有2/3早期不會有任何病症!」陳百璽表示,目前肺腺癌有越來越年輕趨勢,且根據統計,約有7-8成的病患族群,在發現肺癌的同時,已是屬於無法手術的3B或4期,只能單純靠化療或標靶藥物來控制疾病,結果至今仍無法令人滿意,「以5年存活率來說約只有5%,因此肺癌和其他癌症一樣,最好的處理方式仍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陳百璽強調,目前早期肺腺癌的診斷方式只能依賴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傳統的胸部X光片常只能診斷出1公分以上的腫瘤,對於『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幫助很有限。而對於第1、2期的病患經醫師診斷,可利用胸腔內視鏡手術切除腫瘤與胸腔淋巴結;第3、第4期患者因腫瘤合併淋巴轉移或轉移至其他器官,如腦部、腎上腺,及全身骨頭,因此不適合手術,多採以化療或標靶藥物減緩腫瘤引起的不適症狀。」

「由於肺腺癌病患早期沒有任何明顯症狀,等到出現咳嗽、胸悶、胸痛,甚至咳血才就醫,此時病症可能已不樂觀。」因此陳百璽也呼籲民眾,平常應有規律日常作息、保持良好運動習慣,「『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對早期發現肺腺癌極為關鍵,若民眾有肺癌的家族病史,檢查年齡應再提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