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養幼兒?報告郭董:總統治理國家不同於CEO管理企業

公共政策

國民黨總統初選參選人、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提出6歲以下幼兒,由政府撫養的政見,立刻招來此項政策粗估一年約需2兆台幣,而國家一年稅收只有1兆,若不加稅,毫無可行性的質疑。面對各方疑慮,郭台銘說他會創新,可以用創新達到政策目標。

面對各界的質疑,郭董對外指出,「國家幫養6歲學齡前幼兒」是個長遠計畫,以不排擠現有預算為主,昨天他更進一步提出短期財源及長期財源兩大方法。

幼兒國家養,郭董解釋錢從這裡來

其中短期財源包括三大項目:1. 盤點六大退休基金之外的現有作業基金、特別收入基金、郵政儲金等基金,設立類似國家主權基金的平台,提高這些基金的報酬率,來穩健社會福利資金來源。2. 徵收富人稅。3. 盤點各縣市學齡前幼兒預算,做有效的資源整合。

至長期財源部分,郭台銘表示將將提出「新十大建設」,其中之一為「大健康產業」,這個產業包含基因檢測、精準醫療、國際醫療服務、預防醫學,生技醫療設備等。

郭董的計畫洋洋灑灑,只是創新不是變魔術,縱使變魔術也不可能無中生有,從高帽子中變出一把一把的鈔票。

政策制定需要學理

曾任尼克森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 Herbert Stein, 著有 《美國總統經濟史》一書,評析二戰以來歷任美國總統,從羅斯福至柯林頓治理國家的功過是非。

該書最後一章總結時,Stein 說:政治家們總是對經濟處方的效用期待過多,對其見效的期望又過於急切。……另一方面,經濟學家的思想被引入政治過程以後,有可能被經濟學家所不希望的方式去運用。……還有一個教訓是,第一次贏得大選,在華府當家的執政者,是不懂謙虛和謹慎的。相反地,他的政府會有全知全能的感覺。

郭台銘一向予人霸氣的感覺,尚未贏得政黨提名,就儼然以全知全能的姿態議政論事,謙虛謹慎的確非他的屬性。然而,要當總統治國畢竟不同於當CEO管理企業,有些政策的制定,還是需要學理基礎。

有利經濟成長才是好的財政政策,而非討好選民福利

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經濟學者 Alberto Alesina和 Roberto Perotti 曾研究了1960-1994年20個已開發國家解決財政赤字問題的經驗。他們的研究成果很值得注意。

首先,成功的財政政策多側重於減少支出少倚賴增加稅收。在財政收支調整中,73%的財政赤字減少是因為縮減了財政支出,而失敗的財政調整,只有44%採取這種方式。成功的財政政策多半將支出用於有利經濟長期成長的公共投資與建設,而非討好選民的福利項目。

創新在現代社會是時髦的字眼,仿佛是解決問題的萬靈丹。但是要解決經濟與社會問題,談創新外,還需要理解經濟學原理及其他國家曾經實施的政策效果,各項經濟與社會問題對策的制定才會有堅實的政策基礎。

本文由Owen Hsieh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