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刺警案》要求檢討執勤人員裝備這是治本之道嗎?

社會議題

台鐵3日晚間因補票糾紛發生乘客刺警事件,這位年僅25歲的李姓警察在4日上午8點許宣告不治。

根據警方調查,刺警的鄭男有躁鬱症,停藥2年,員警執勤或是一般民眾遇精神困擾嫌犯如何處置?擁有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的嘉義市知心連冀診所院長、身心醫學科醫師李連冀說,要先安撫對方情緒,語氣和緩,同理心對方,避免言語衝突。

面對躁鬱症患者,該怎麼辦?

李連冀說,天氣變熱,躁症發作時,容易與人發生衝突,可以先遠離衝突情境,若無法離開,一定要先安撫、同理、關心他的困難,等情緒緩和後再委婉向他說明我們需要他配和之處,避免以威嚇的方式要求,這樣更容易激起患者攻擊的情緒。李連冀也建議加強員警處置精神困擾嫌犯的課程培訓。

對於小燈泡事件,大家一定記憶猶新,其實殺害小燈泡的嫌犯正是「思覺失調患者」,而這次台鐵殺警案是躁鬱症患者,正因為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所以被害者活該成為犧牲品嗎?

總統蔡英文4日表示,對李姓警察的犧牲感到無比沈痛,同時要求警政署要增加公共運輸警力,保障乘客的安全,也要檢討第一線執勤人員的裝備。事件相關的各部會首長也紛紛在臉書表示哀悼,檢討第一線執勤人員的裝備固然重要,但卻是治標不治本,對於一般大眾而言,危險依然隨時在身邊。

最可怕的不是這些疾病……

前陣子的熱播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加強了社會對於精障者以及精障者家屬的了解,也因為許多精神疾病是先天因素造成,也讓許多人真正了解到眼前看似可恨之人背後的可憐之處,劇中應思聰絕望崩潰的一句「為什麼是我?」,訴出精障者的無奈。

精障者不能夠判死刑,正因為近期的社會矚目案件都因為加害人被診斷出有精神障礙而獲減刑,反而加劇了一般大眾對精障者更多的偏見、恐慌甚至歧視。但比精神疾病可怕的是,患者或周邊的人「缺乏病識感」。

以現代的醫學,只要及早發現及早就醫,根據疾病的不同,也許無法根治,但至少能夠獲得控制。台鐵案鄭嫌既有躁鬱症病史,情緒容易失控,為何還停藥?小燈泡案的王嫌,自己本身及家屬都欠缺病識感,導致社會未及時給予他協助或幫助。

政府單位無「法」可管只會釀成更多悲劇

精障者家屬常常因為要治療和照顧患者,早已散盡家產,在出事的時候,根本沒有辦法負擔被害者所要求的賠償,雙方都無法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無辜受害者而言更是不公平,而釀成更大的悲劇。

怎麼樣可以在不汙名化精障者的情況下,同時給予受害者一個公道,無論從法規制定或教育宣導,都是政府單位目前首要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