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合變競爭 這場戰爭打下去終於讓中國失去了美國的友誼

國際

在美中貿易爭端中或許沒有誰是絕對的贏家,但中國已失去了與美國在過去花了一整代建立起來的友好關係,破裂的傷痕恐怕短期無法修復,並且成為對立的敵人。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勝利,也是美國撐腰的國民黨的挫敗。當時保守派大斥,美國竟然把中國「輸給了」共產黨。

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如果當初美國向國民黨提供更多援助,是否就能阻止共產黨。但我們知道,在冷戰最激烈的時候,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關係降到冰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國和中國「輸掉了」20多年來彼此進行有意義交流的機會。

美中關係破裂影響深遠

今日,美國和中國的關係瀕臨破裂,這將比之前的疏離關係對世界產生更深遠的影響,因為各國之間的聯繫比20世紀中期更加緊密。中美兩國長達1年的貿易戰如今越演越烈。開戰的起因,是華盛頓當局對北京拒絕兌現市場改革的承諾感到不耐煩。中國曾承諾將市場改革列為加入WTO的條件,卻至今一直未能降低市場壁壘、停止強制技術轉移,或加強保護智慧財產權。這讓美國失望透頂。

今年5月,就在即將達成某項貿易協議之際,中國卻突然生變,取消修改貿易相關法律。北京當局表示,外界應當相信中國不需要修法,也可以藉由行政和監管手段進行改革。但有鑑於中國在市場改革方面長期失信於人,美國政府堅持在貿易協定中建立執法機制,確保各方遵守協議。

美國總統川普這位談判老手,馬上對北京行為做出了回應。他在5月5日的推特上表示,美國將把價值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加徵關稅從10%提升至25%。新稅制將於5月11日生效。中國則對6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作為報復,於6月1日生效。

北京此舉不僅助長川普政府中的鷹派氣焰,同時也惹惱了鴿派。經濟至上的財政部長史蒂芬•梅努欽(Steven Mnuchin),之前採取了更溫和的方法進行貿易協商,但他在5月對記者表示,中國代表在協商完成90%的時候,試圖「捨棄那些已達成的協議」。6月,梅努欽又在記者會上重申:「如今的困境,毫無疑問是因為他們背棄了重要承諾。無論他們的理由為何,我都將不再做任何努力。」

川普則威脅說,如果不能在6月28日至29日於大阪舉行的G20高峰會上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取得共識,他就要對剩下的價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課徵關稅。

在此同時,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在6月表示,「如果美方執意升級緊張局勢,我們將戰鬥到底。」

在貿易戰開打之前,中美維持了近40年的穩定。即使是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也沒有危及雙方的關係。當時的總統老布希認為,雖然壓力要求美國對天安門事件做出更有力的回應,但美中關係太重要了,不能捨棄。

美國企業抱持以當下損失,換取長期利益心態

在雙方貿易激增後,商業考量開始主導美中關係。中國目前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商務部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中美貨物貿易在1979年後成長了252倍,去年達到6,335億美元。美方貿易代表認定的數字更高,為6,598億美元。

如今的中國,已無可避免地成為波音、蘋果、福特等許多美國最大公司的主要銷售推力。股東的壓力,讓這些情勢看漲的美國公司不願意做出任何可能危及中國業務的事情。

這種對北京的恐懼在2010年代初期達到極點。當時數十家美國公司明知中國公然進行駭客攻擊並竊取商業機密,卻仍不願在WTO上提出指控。它們認為公開這些事件可能會觸怒北京當局,讓公司陷入嚴重資金風險。至於中國政府則否認涉及任何不法行為。

今年4月,美國貿易代表署前談判代表溫蒂•柯特勒(Wendy Cutler)對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表示:「回想起來,當時應該採取更積極的行動。我們之前似乎沒有真正看清楚大局。」

中國政府用自己的市場規模,讓美國公司有所幻想。美國最敏銳的中國研究者之一,已故的漢學家白魯恂(Lucian Pye)在1982年的名著《中國的談判風格》(Chinese Negotiating Style)中就指出,美國商人「比較不在意當下,而是著眼於中國的未來商機。只要他們還想在中國的美好未來中分一杯羹,就會願意一直用當下的損失換取往後的更大利益」。

當然,對許多關鍵的美國公司而言,中國市場未來仍會繼續有利可圖。但中國的貿易作風,也已經讓它們逐漸轉向支持川普的強硬立場。在路透社的2月份調查中,總部位於北京的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主席夏尊恩(Tim Stratford)就表示,「雖然人們不喜歡關稅……但仍認為這招可能促使兩國做出一些非常認真的貿易協商」。

至於川普政府,這時則直言,美國企業需要承受一些短期損失,藉此獲得長期利益。

拉里‧庫德洛(Larry Kudlow)在5月對《週日福斯新聞》(Fox News Sunday)表示,「長年以來,我們一直承受不公平的貿易。因此我認為,為了開放市場,並改善美國的貿易與出口,我們值得承受一些微小的經濟傷害。」

反諷的是,這個理由與白魯恂的思維極為相似。只不過美國企業這次必須停止被動接受中國的貿易規則,改為相信關稅可以幫忙撬開中國市場。

中國盟友觀望中 貿易戰陷入僵局

越演越烈的貿易戰,讓美中關係急遽惡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積極封鎖中國電信巨頭華為。美國認為具有5G技術優勢的華為,將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雖然華為名義上是民間企業,但中國的網路安全法規可能會迫使它提供任何資料給中共。川普政府在今年5月發布一項針對華為的行政命令,禁止美國科技公司與「外國敵人」(foreign adversaries)做生意。這讓華為無法與美國半導體公司與谷歌、安卓繼續合作,陷入嚴重困境。

當然,川普政府未來可能會像去年對另一家中國電信巨頭中興通訊一樣,解除華為的禁令。川普可能會把華為禁令當成談判籌碼。即便美國情報機構應該會反對解除禁令,但如果川普認為自己能把事情說得對他有利,情報機構也擋不住他。

另一方面,中國正在試圖重演毛澤東式的閉關舊路。習近平最近訪問江西時,鼓勵國人為新的「長征」做好準備。所謂「大長征」,是指1934年紅軍在被國民黨殲滅之際,從江西出發,西進北移,歷時1年,長達5,000公里的大撤退。

而習近平則說,「我們現在正展開一次新的長征,我們必須重新出發」。

也許這句話只是譬喻,但貿易戰已影響中國經濟,最多可能讓中國今年GDP漲幅減少1%。從紡織業到消費性電子產品,許多製造商都在考慮將廠房遷往墨西哥、土耳其、越南、印尼等國。某些台商也為了避開關稅,正將產能撤回台灣。

總體來說,更依賴美中貿易的中國,總體損失將大於美國。貿易戰前,對美出口占中國GDP成長的4%,但對中出口卻僅占美國GDP成長的1%。

更糟的是,中國在華盛頓已沒有朋友。即使是最後幾名幫忙駐中美商牽線的前官員,如今也因為貿易戰而人人自危,不敢輕易涉及中國事務。

那些反對川普政權搞經濟民族主義的人,很容易認為美中關係破裂是反覆無常的川普,以及貿易代表羅伯•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這些鷹派人士的錯。但其實商會和前幾屆美國政府,都早已不斷彬彬有禮地希望中國改革市場,中國人卻從未回應。中國的作為,讓位於華盛頓的可靠盟友轉觀望。即便後來川普在貿易問題上轉趨強硬,北京的反應令人難以捉摸。

美國緊縮對中交流 中國受損影響大

於是現在,美國政府祭出關稅,整個美國社會也以更嚴格的標準審視中國。美國政府正在限制中國投資、緊收中國學者與學生的簽證,之後還可能限制中國人在美國資本市場進行集資。

中國不透明的菁英政治,讓我們無從得知北京為何要這麼做。某些分析人士認為,是因為幾十年經濟成功之後復活的民族主義,以及中國典型的官僚習性。有人則說,是因為習近平這位毛澤東之後影響力最大的領導人,把美國錯看成了紙老虎。

未來,即使美中不真正進入冷戰,關係也無法輕易復原。在最佳狀況下,中國將成為美國的長期競爭對手。在最差狀況下,則將成為美國需要圍堵的敵人。也許多年以後,另一個更謹慎的中國領導班子會回頭思考,失去美國究竟是誰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