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際譴責聲浪 日本為何堅持重啟中斷31年的商業捕鯨?

國際

日本6月30日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7月重啟中斷31年的商業捕鯨,根據農林水產省,2019年獵捕額度為227頭鯨魚。

此舉引起國際譴責,但也有專家表示,日本不再假借科學名義捕鯨,反而能為鯨魚保育建立一個更有意義的溝通平台,而且離開IWC表示日本捕鯨範圍將限縮其領海及經濟海域。

面對國際反對聲浪,日本常以文化傳統、營養價值和環保維護其捕鯨活動,另一方面,由於7月21日將舉辦參議院改選,重啟捕鯨也有其政治意涵。

然而經過分析,鯨肉價格偏高、需求萎縮,即便日本政府宣稱要重振捕鯨業,其象徵意義恐怕大於實際商業價值。

日本退出IWC:南極鯨群鬆口氣,日本鯨魚皮繃緊

日本過去就頻頻威脅要退出IWC,今年6月30日終於正式退出,且隔日捕鯨船就在北海道釧路市及山口縣下關市出海,重啟中斷了31年的商業捕鯨。

IWC在1986年全面禁止商業捕鯨,僅准許出於科學研究目的的捕鯨活動,然而日本一直有「假科學之名行販賣之實」的惡名。例如去年日本獵捕的333頭鯨魚中,科學用途僅佔小部份,大部分仍流入市場作為肉品銷售,其中包括懷孕母鯨和未成年幼鯨。

日本離開IWC,南極洲鯨群可說是鬆了一口氣,因為如此一來,日本將失去在公海「科學捕鯨」的豁免權。根據《國家地理雜誌》,2016年日本在南極獵捕了超過300頭鯨魚。

然而對於日本沿海鯨群,情況恐怕就沒那麼樂觀了,因為日本將能不受監管,在其領海及經濟海域捕鯨。按照國際法,經濟海域活動仍須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還有其保育鯨群的規定,但日本是否有意繼續遵守還是個問題。

日本當局表示他們將採取永續的捕鯨方式,而根據農林水產省,今年他們設定的捕獲量是227隻鯨魚,包括52隻小鬚鯨、150隻布氏鯨及25隻塞鯨。

可想而知,此舉引起國際社會及動保團體強烈撻伐,不過邁阿密大學法學教授貝爾夫(Natalie Barefoot)指出,日本承認進行商業捕鯨,而不是遮遮掩掩地鑽科學研究漏洞,反而有助於開展具有建設性的全球鯨業協商、談判。

日本參議院改選7月登場,重啟捕鯨有深意

日本與西方國家的「捕鯨論戰」已持續多年,護鯨派呼籲保護珍貴自然資源、維持海洋生態平衡,常賦予獵鯨「殘忍、血腥、野蠻」等形象。

日本也不甘示弱,從實用主義出發,他們指出某些鯨魚已經不再瀕臨絕種,自然可列為漁業資源,而且比起其他肉類,鯨魚肉營養價值更高,獵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比陸地畜牧牲畜更少,有利減少溫室氣體。

另一方面,捕鯨原是日本部分地區的傳統經濟活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與戰後由於食物短缺,鯨肉價格又較牛、雞肉便宜,於是推廣至全國食用。自此鯨肉便常出現在學校營養午餐中,成為一代日本人的集體記憶,提倡捕鯨者認為西方人忽略了這層文化意義。

日本小型捕鯨協會會長Yoshifumi Kai對《路透社》說,「對於捕鯨,我們一點也不會感到羞愧,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安倍的家鄉是捕鯨重鎮

於是捕鯨之爭,常上升為東方與西方的衝突、對抗,並與民族主義、愛國主義連結。日本護鯨團體IKAN秘書長Kurasawa表示,有些日本政客藉由支持捕鯨展現愛國心,以爭取選票。

日本參議院改選將於7月21日登場,執政黨自由民主黨有守下基本盤壓力,而總理安倍晉三和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分別為代表下關和和歌山的議員,這兩地皆為捕鯨業重鎮,此時恢復捕鯨,難免令人聯想是出於政治考量。

儘管日本政府計畫補貼、振興捕鯨業,有些人卻沒那麼樂觀,這主要是價格及需求的問題。

由於多年停止商業捕鯨,鯨肉市場價格並不穩定,但根據業者100公克約落在300到600日圓(台幣86到172元),約與鮪魚價位相當,而高級品100公克甚至可達2300日圓(台幣660元),比松阪牛或馬肉都還要貴。

鯨肉需求大不如前:老人想懷舊、年輕人沒興趣

開放商業捕鯨後由於增加供給,鯨肉價格確實有望降低,但是需求是否也會隨之提高,許多人表示懷疑。

日本TBS電視台的街訪調查顯示,僅33%受訪者想吃鯨肉,67%的人則是「如果有人提供才會吃」或甚至「完全不想吃」。有趣的是,那33%多屬經歷過二戰或戰後期的老年人,而且想吃鯨肉的主因是「懷舊」。

對鯨肉的食慾,意外凸顯了日本的世代差異。

一名捕鯨業者表示,日本年輕世代許多人從來沒吃過鯨肉,鯨肉需求今日已降至過去的十分之一。而鯨肉對年輕族群而言吸引力不大,也不一定是出於「保育」這類崇高原因,也有不喜歡味道或口感、還有其他肉品選擇等理由。

《日本時報》認為,即使重啟捕鯨,鯨肉的全國人均年食用量預估只有50公克,它會被定位為新奇的奢侈食品,但消費仍集中在產地的地區性市場,像是馬肉。

《金融時報》也斷言,日本捕鯨業要生存下去,必然得降低鯨肉價格,這代表政府必須開放更高的捕鯨額度,以大規模獵捕大型鯨魚。

鯨魚體內含有海洋毒物,大啖鯨肉得小心

另有一反對捕鯨的聲浪指出,由於海洋汙染鯨魚體內累積了許多毒素,例如多氯聯苯、DDT、戴奧辛及重金屬甲基汞,這些毒物可能會損傷神經系統和肝臟,造成不孕和兒童發展失調,導致新陳代謝、內分泌和免疫系統問題,甚至誘發癌症。

日本商業捕鯨的鯨種多為在日本沿海出沒的北太平洋小鬚鯨,由於其食物鏈階層較低,一般而言小鬚鯨肉含有的汙染物較少,然而其鯨脂中同樣測出過量的殺蟲劑和多氯聯苯。

除了日本外,目前仍進行非科學捕鯨活動,因此時有爭議的國家包括挪威、冰島、丹麥的法羅群島和格陵蘭、俄羅斯、加拿大與美國的阿拉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