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兩黨民調怪象多 美國公辦初選或為解套辦法

初選

今(15)日國民黨初選結果出爐,確定由高雄市長韓國瑜出戰爭取連任的總統蔡英文,兩黨初選總算告終。

然而初選期間爭議層出不窮,民調甚至出現「綠營韓粉」這類奇怪現象,「公辦初選」再次引起討論,也就是把政黨初選「家務事」,視為「天下事」,由政府統一承辦及負擔支出。

為了杜絕財團及派系把持提名,美國70年代開公辦選舉之濫觴,這項作法同時也能防止敵對政黨策略性灌票,及降低青年參政成本。

不過,公辦初選也因成本高昂,選民不成比例負擔該支出、壓抑小黨和獨立參選人士等等而備受批評,美國民團近年也莫不呼籲對其進行改革。

既然台灣初選的紛紛擾擾已告一段落,或許此時各方較能靜下心來,參考美國公辦初選,審視、評估未來改革政黨初選模式的可能性。

政府主辦初選,黨內提名是國家選舉一部份

美國開創的「公辦初選」,簡單來說,就是由政府為政黨辦理初選,並負擔初選支出。

19世紀美國政黨政治,受派系、財團壟斷情況嚴重,需要一個更能反映民意的提名制度,公辦初選於焉誕生,更在1970年代確立以選民投票建立提名基礎。

公辦初選的精神在於,政黨是公共團體,其黨內提名程序也是公共議題,不僅攸關國家選舉,更是國家選舉的一部份。因此,初選必須由政府統一籌辦,確保公開透明、公平公正。

雖然美國各州初選辦法不同,基本上都會擇一日當作各黨初選投票日,選民可登記自己政黨傾向或以無黨身分參與投票,惟不可跨黨多投。接著政黨再根據投票結果,在全國代表大會上正式提名候選人。

防堵初選「球員兼裁判」及黨內分裂

公辦初選的優點包括減少黨內派系鬥爭與財團操弄、防止其他政黨的支持者策略性灌票,以及降低青年參政成本。前兩者,恐怕是這次國民兩黨初選過程中最令人有感的怪象,也反映出民調初選的不足。

首先,缺乏國家層級的初選制度及法令,由各黨中央自訂辦法,容易引起候選人之間的衝突甚至派系鬥爭,為制定或更改成有利己方的初選規則爭論不休,這除了產生「球員兼裁判」的爭議,也易使黨內出現分裂,此次民進黨初選就面臨這類困境。

其次,辦理初選開銷龐大,目前台灣各黨必須自行買單,也讓財團企業有更多金援空間,因此政黨初選背後金流是否公開透明、公正合法,也成為一項問題。

非韓不投?鑽民調漏洞「策略性灌票」,無助台灣民主健康

再者,政黨民調無法排除非支持者,所以一些民眾為了幫助自己支持的政黨,會對另一政黨採取策略性灌票,故意拱出對方較弱的候選人,提高己方候選人的勝選機會。

今年兩黨初選,各黨候選人或其附屬組織便利用這種「民調漏洞」動員、鼓勵自家支持者「說謊」,以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於是「棄朱保郭」、「非韓投郭」、「有瑜吃瑜,沒瑜吃菜」等教民眾如何應對民調電話的口號滿天飛。

以國民黨這次初選為例,為了幫助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許多綠營民眾甚至比藍營支持者更忠心地守候民調電話,明確表示「非韓不投」,但這只是因為他們認為「韓國瑜出線,蔡英文勝算更大」。

因此國民黨民調一公布,韓國瑜大贏郭台銘17%,不少人認為這群「綠色韓粉」也功不可沒。

無論「真韓粉」或「綠韓粉」,這樣的結果或許都是他們所樂見,然而不能真實反映民意的初選,畢竟不是一個健康的初選,無助台灣民主政治正向發展。

反觀美國公辦初選,雖無法百分之百杜絕策略性投票,但登記政黨傾向(某些州要求選民註冊政黨傾向才可參與初選)、不可跨黨多投等機制,至少能防堵大部分這類惡劣灌票。

不能投票也得付費?美國公辦初選的魔鬼細節

然而美國公辦初選並非萬靈丹,它的缺點也常為人所詬病,台灣未來若有意向公辦初選改革,勢必得注意這些細節。

如同選舉,美國初選的花費也是相當驚人,而這些皆由政府支付,也就是說,由納稅人買單。

美國NGO公開初選(Open Primaries)及獨立媒體IVN的研究估計,單單2016年美國總統初選,總共支出就將近5億美元(約台幣155億元),而2012年則是4億美元(約台幣124億元)。

同時,美國有高達43%選民拒絕登記政黨,如此一來,他們之中有些人便無法參與「封閉式初選」,即已註冊政黨之選民才可投票。

目前美國有9個州採取封閉式初選,包括紐約州、奧勒岡州、賓州、馬里蘭州、內華達州、新墨西哥州、肯塔基州、佛羅里達州及德拉瓦州。約有2600萬無黨選民被排除在外,然而他們同樣得負擔高昂的初選費用,形成「不能使用也得付費」的爭議。

況且根據公開初選,2016年封閉式初選的開銷高達2.87億美元,將近佔總花費六成。

致力於推動美國選舉制度改革的NGO公平競爭(Level the Playing Field)秘書長麥柯米克(Cara McCormick)表示,封閉式選舉不僅對無黨選民構成政治及經濟上的不公平,這個模式特別優惠民主、共和兩大黨,一方面強化傳統兩黨鼎立,一方面卻也限制了小黨及獨立參選人士,讓第三勢力難以出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