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腸胃炎別自己買藥吃!兒科醫師提醒:夏天4種疾病一定要注意

醫藥保健

炎炎夏日將近,各位大朋友小朋友該注意哪些疾病呢?又該如何預防及處理?以下列出幾種疾病,讓大家一起來認識。

1. 腸病毒

國內於今年5月下旬進入腸病毒流行期,且近期國內腸病毒71型病毒檢出個案數及比率也持續增加。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正確勤洗手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落實「生病不上課」,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

5歲以下嬰幼兒因免疫力發展尚未健全,感染腸病毒後易併發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肺炎、肢體麻痺等重症,如發現嬰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往醫院治療。此外,產前14天至分娩後如有上述症狀、或家中有其他幼童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應主動告知醫師。

2. 細菌性腸胃炎

腸胃炎分為細菌性及病毒性兩種,細菌性腸胃炎一般盛行在夏季。通常是透過受病菌污染的手,或進食受污染的食物、飲品而感染,亦可經由空氣中的飛沫傳播。人與人之間糞口傳染途徑也很重要,特別是在照護腹瀉病人時容易造成傳染。

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會伴隨血便或膿便,但不一定所有的症狀都會同時發生。症狀通常會持續1天或2天,有些會持續7至10天。水分及電解質的補充有助細菌性腸胃炎病人康復。上吐下瀉情況嚴重的病人應儘速就醫,不應自行購買藥物服用。

3. 登革熱

降雨後1週為登革熱防治關鍵期,民眾應掌握防疫時效,澈底清除孳生源。預防登革熱最有效的方法為落實「巡、倒、清、刷」,籲請民眾應仔細巡視家戶內外積水容器,將積水倒掉,並將輪胎、鐵鋁罐、帆布、寶特瓶、盆栽墊盤等容器澈底清除,使用中的儲水容器則務必刷洗並加蓋或加掛細網。

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活動史;醫療院所如遇有疑似感染個案請及早通報,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4. 流行性感冒

時序雖已進入夏季,但國內近期仍有流感低度流行,如有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流感危險徵兆,應儘速就醫,按醫師指示服藥,以降低併發重症之風險。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如有類流感症狀,應就近就醫並落實生病在家休息,防範病毒傳播。

參考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原文作者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小兒科主治醫師 徐瑞聲,本文轉載自《北醫附醫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