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黨人均比」世界第一 柯文哲的台民黨賞味期有多久?

政治

「三人成群,五人結黨」人之常性,然若涉及政治性的「成群結黨」,則就很嚴肅性,如非不時黑人,就是被人黑,莫怪古人造「黨」字,特以「尚黑」二字合成;孔子因而主張「君子群而不黨」!

14億人的中國,唯一執政只有共產黨,其他8個政黨皆是形式上的花瓶黨。 聯邦共和國體制,人口13.6億僅次於中國的印度,正好相反;2009年其國會選舉即有1027個政黨參與角逐,包括7個全國性大黨(政黨聯盟)、40個地區政黨,以及980個小黨,平均13.56萬人一個政黨,可謂全球最大規模的民主國體。

印度1027個黨,政黨人均比僅及台灣一半

但如與台灣相較,印度政黨的數量與政治活躍度,卻相形失色。威權時代,台灣有2個花瓶黨~青年黨與民主社會黨,2000年首度政黨輪替前,國民黨一直被戲稱「萬年執政黨」。民進黨衝破黨禁後,如今人口2358萬的台灣,已核可成立的政黨多達345個,8月6日又多了個「今之古黨」台灣民眾黨,平均6.81萬人就有一個黨,「政黨人均比」幾乎是印度的一倍,舉世第一。

台灣政黨的申請採報備制,只要有100個黨員填好表即可申請成立,由於規定寬鬆,所以組黨踴躍;至於組黨目的,最主要是參與選舉,以取得執政權或問政權,擁有執政或問政權,就擁有行政資源、社會資源,包括政府預算、選舉募款、選票及政黨補助款、社會地位、輿論聲量、事件調解仲介費、工程承包、行政便利權、稅務減免、貸款優惠……等各種明暗資源。

然政治畢竟講究實力,大部分政黨雖不具備參選條件,但仍申請成立,其組黨原因各所不同,包括與原屬政黨理念不合,脫黨另行組黨,寧為雞首不為牛尾、社會炫耀,把黨主席頭銜拿來當名片用、它業掩護,掛羊頭賣狗肉等。

政黨存續關鍵:人跟錢

組黨其實跟開公司一樣,「成立容易,永續經營難」;通常,湊齊100個人頭,花幾萬塊租個場地,辦個酒會就可開幕創黨,然賓主致完詞曲終人散後,能撐多久,就看募款本事了;化緣能力差,幾年下來即逐漸淪為艱苦工業。能力強募款多,黨的續命力當然強;問題是錢一多,當家的即愈不放手,想瓜分資源的則愈多,也愈不放心,時日一久則開始「網內互打」,接著「財多身弱」,合久必分,分崩離析下,最終淪為「一人政黨」。

威權時代,國民黨一黨獨大,舉國皆黨之下,黨員數曾逾百萬人,然而百年老店終究體制保守僵化,層次威權官僚,向來缺少與時俱進的時代思維和前衛作風,解嚴後台灣的諸多民主改革,自李登輝退黨後,國民黨即無人推行;除了「反獨促統」,還是「反獨促統」,毫無特色菜單,也推不出任何新潮料理,因而逐漸不再風光。

國民黨的三波式微

國民黨的式微主要有三波,第一波是李登輝當家時代以外省籍黨員為主者,反對李的民主改革和本土化路線,先是於立法院成立「新國民黨連線」,繼而於1993年脫黨另組「新黨」,翌年並以制衡二大黨為號召,與離開民進黨之朱高正成立的「中華社會民主黨」對等合併,1995年立委大選獲得122萬票、21席立委,成為關鍵性第三大黨;其後遭親民黨選票瓜分,至今不再有國會席次,但2016年得票4.18%,故有政黨補助款。

2000年總統大選時由國民黨前秘書長,其後被開除黨籍之宋楚瑜成立的「親民黨」,主要成員來自國民黨和新黨,造成國民黨第二波大分裂;此「國親聯盟」總統大選曾讓宋楚瑜得票高過國民黨連戰,僅輸阿扁30萬票;2001年大選甚至拿下46席,躍為第三大黨;2004年國親二黨連宋配,雖因受319槍擊案影響而落敗,但立委席次仍保有34席,仍是第三大黨。

台聯被時代力量挾殺

國民黨本土方面有地方派系奧援,外省方面有黃復興黨部做底,加上豐碩黨產支應,畢竟家大業大,國親合的結果讓親民黨喪失了主體性,從此黨員紛紛回流國民黨,宋主席又未開疆闢土吸收年輕新血,因而逐漸沒落;2016年立委選舉全軍覆沒,所幸政黨票80餘萬,得票率6.52%,保有3席不分區立委,高金素梅加入後,親民黨立委增至4席,然與最高峰時相比,可謂風華不再。

主要以原國民黨本土派及民進黨獨立派黨員組創,前總統李登輝為精神領袖的「台灣團結聯盟」黨,2001年成立百天,即贏獲13席立委,取代新黨成為第四大黨,2004年尚保有13席,2005年國代選舉更超越親民黨躍為第三大黨,這是國民的第三波出走。

不幸其後台聯黨因一連串路線混淆和內部紛爭,選舉接連失利;2012年打出配票戰術,得票率回升至8.95%、不分區立委得票率更達9.56%,較上屆成長約三倍,贏得三席不分區立委;2016年選舉,在民進黨與新崛起之「時代力量」夾殺下,得票率掉剩2.51%,未獲政黨票門檻,導致欲振乏力。

台灣政黨結構是超穩定太陽系

托「太陽花」學運之光,以年輕族群為架構,2015年方創黨的「時代力量」,2016年即在立委大選中一舉贏得5席立委,跳升為國會第三大黨,2018年地方公職選舉,時力提名40人,當選16席,二次初征即令人刮目相看;只是光榮勝利來得太輕可,在擴大政治基礎的衝刺中,時力不免驕氣旺盛,個人英雄主義強烈,缺乏政治藝術與圓融下,除了與民進黨敵友難分,也因理念不合噵致林昶佐的出走,為這個正開始發光發熱的年輕政黨,埋下隱憂。

新成立政黨之所以不斷起伏輪替,甚或幾年間即泡沫化,不外個人英雄主義、缺乏民主機制、內鬥勝於外鬥、開疆闢土不力、品牌鮮度難維,終致民氣由盛而衰,讓國民二黨得有「養敵自重」的倖存空間,也是各界所謂台灣跳脫不出藍綠二黨的緣由。

整部台灣政黨史概要來說,就是從一黨專制,到一黨獨大,到兩黨制,到多黨制,然後回到兩黨輪流作莊,其他新興政黨起落陪襯的一黨獨大;用宇宙現象來說,就是從超級恆星,變為一顆太陽,再化為一陽日一陰月,到恆星、行星、彗星雲集之星星、月亮、太陽共生之超穩定結構的太陽系;目前還看不出會否「彗星撞地球」或「流星趕月」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