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中國勢力潛入孟加拉灣 印度搶先給緬甸潛艇壓制

國際軍事

印度決定交付一艘潛艇給緬甸,這是向中國發出一個強烈信號:緬甸正在從旁協助,確保印度在孟加拉灣的海洋利益,不讓中國介入。

印度海軍決定交付一艘基洛級(Kilo-class)柴電混核動力潛艇INS Sindhuvir給緬甸,希望緬甸幫助印度確在孟加拉灣的海洋利益,藉此限制中國的軍事勢力,同時協助緬甸海軍與孟加拉較勁。

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來(Min Aung Hlaing)上個月訪問印度德里時,印度與緬甸簽署防禦合作協議。而印度在過去4年與緬甸政府高層進行廣泛討論了解其國防需求之後,做出轉移潛艇的決定。

印度海軍本身雖短缺潛艦,卻願意交付一艘潛艇給緬甸,證明印度政府與緬甸的國家安全利益達成一致。印度已無須擔心,緬甸向中國提供「第二海岸線」。現在局面演變成印度海軍跟緬甸海軍聯合例行巡邏,印度也經由加叻丹項目(Kaladan project),連接印度與緬甸。

印度是在1980年代跟俄羅斯購買的基洛級潛艇INS Sindhuvir,目前正由Vizag 的印度斯坦造船廠有限公司(HSL)進行INS現代化的改造工程。

孟加拉過度依賴北京,印度警惕

印度之所以加速強化緬甸的海底作戰能力,是因為2017年,孟加拉斥資2.03億美元,跟中國採購兩艘35G型明級潛艇,並引起印度的關注,認為孟加拉過度依賴北京。

有別於孟加拉,緬甸現在需要潛艇時,並沒有向中國尋求協助。追究其原因是,多年來,緬甸軍方對中國提供設備的品質不信任。此外,由於孟加拉完全依賴中國支持新型海軍裝備,緬甸當然希望在其他國家尋找優勢的軍事裝備。

因此,緬甸採取比孟加拉國更為多元的管道,為海軍採購現代化設備。儘管中國出資幫緬甸興建重要的海軍造船廠,但緬甸也向印度和俄羅斯採購感應器和武器,配備在戰艦上。

例如,緬甸海軍最新的江喜陀級(Kyan Sittha)護衛艦配備來自印度,中國和俄羅斯的設備。特別是,緬甸海軍已經為每艘江喜陀級護衛艦配備印度船用感應器、DRDO-Bharat電子公司(BEL)HMS-X船用聲納、以及BEL的偵察雷達。

根據2017年簽署3790萬美元的合約規定,2019年7月份印度還交付第一批本土製造的「Shyena」輕型魚雷,這些魚雷裝備在緬甸戰艦上。

中國資助叛軍,緬甸政府不滿

印度海軍交付給緬甸的基洛等級潛艇的同時,輸出印度海軍的SMX2感應器,這是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為國際市場開發的潛艇聲納零組件。雖然表面上說,這艘潛艇用來訓練緬甸海軍,但不可否認的是,這艘潛艇具有進擊的戰力,原因是它比孟加拉海軍操作的舊型明級潛艇戰力要強得多。

另一方面,緬甸極為擔心,在中國資助下,在撣邦作亂的Wa和Kokang叛軍組織勢力不斷擴張。考量到這些因素,緬甸希望促進國家安全架構恢復平衡,遠離對中國的依賴,這種戰略是可以理解的。這也符合傳統的政策,即不向中國或印度傾斜,卻又希望這兩個大國獲取利益。

一個最佳例子最能說明上述戰略的運作,也就是,緬甸重新談判開發皎漂港(Kyaukpyu)計畫的條件,該發項目現在只有獲得中國提議投資金額的一小部份。皎漂港位於「中緬經濟走廊」,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不過,這座港口位於孟加拉灣東北角的位置,印度絕對不會允許皎漂港落入中國海軍手中。

印緬合作巡航孟加拉灣,防堵中國

因此,印度決定以交付潛艇作為一種誘因,鼓勵緬甸堅持歷經時間考驗的平衡政策,加強鞏固兩國安全防禦聯繫的基礎。

目前情勢有利於印度,因為自從2016年爆發羅興亞少數種族遭軍事鎮壓和屠殺的事件,緬甸再次成為西方國家譴責的對象,正在尋求印度等亞洲民主國家的支持。在美國不發簽證給緬甸總司令敏昂來之後,印度隨即邀請敏昂來訪問印度。如今,緬甸和印度最新簽屬防禦協議,延續以往的友好關係,並加強海上安全防衛。

之前,孟加拉因羅興亞問題,也強烈反對敏昂來訪問,現在印度向孟加拉釋放一個強烈的信號:「孟加拉!你們軍事武器的來源不要過度依賴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