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瑞 新能源電動巴士的隱形先鋒

創業故事

總盈汽車針對市區及城郊路線開發出快充式電動巴士,15分鐘內完成充電,讓每日每車運營里程達到250KM以上,整車妥善率也超過99%。

總盈電動巴士吸引日商洽談合作採購

下午3點鐘,位於台南市永康區占地6千多坪的工廠裡,產線上的機器轟隆轟隆地響,還有2支來自日本OTC大廠的機器手臂正在進行骨架焊接。總盈汽車董事長呂文瑞自豪地說,機器手臂的焊接作業幾乎是「零誤差」,還能省下5~6倍的工時,是全台第一家擁有半自動化生產設備的車體製造廠。

在工廠的另一區,一輛輛排列整齊、正在等著車體噴漆的大客車,這是來自台中往返埔里線全航客運公司的訂單。最後一端,還有最夯的新能源電動巴士,雖然價格高出柴油車整整一倍,但仍吸引日商積極向總盈汽車洽談採購。

放眼國內整體車體製造廠,總盈汽車是目前台灣業界產品最齊全,從柴油動力遊覽用大客車、新能源電動巴士,乃至於市區、城郊巴士等產品,同時也是台灣製造銷售代理品牌最多的生產廠商;目前已取得義大利飛雅特集團的IVECO、荷蘭達富DAF、韓國現代HYUNDAI、中國金龍KING LONG、合肥安凱ANKAI等國際品牌授權。

呂文瑞心中的二代接班計劃

在呂文瑞接受採訪的時候,坐在一旁兒子、現職嘉馬汽車總經理呂政杰顯得安靜,但其實呂政杰能言善道,每當有跨國合作案,幾乎都是由他出馬。今年才27歲的他笑說,自己最高紀錄曾經連續出5個差,分別是5個不同國家,「回家整理一下行李又得趕著走人!」

呂政杰認為,爸爸最大的經營理念就是,要時刻謹記道德良知,「如果今天你認為車子的螺絲會鬆脫,我自己都不敢開了,那怎麼可能還讓別人來開?」雖然選用的材料價格偏高,但品質相對優良,因此才能得到客戶的信任。

被問到父子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嗎?父親呂文瑞則笑說,「當然多少會有!只是心態上就是會多包容。」雖然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但有時候年輕人看的是未來式,在時間點上可能沒有考量到政府政策規劃,因此還是會參與決策並適時扮演耳提面命的角色。

總盈汽車創立於2003年9月,至今走過將近16個年頭,目前集團內共有三大營運板塊,其中,總盈汽車負責車體打造、車身裝潢;嘉馬汽車是底盤設計組裝、零組件;佰益億則是主導零配件買賣。

深耕車業40年 「化被動為主動」

雖然總盈汽車才要步入第16年,但其實,呂文瑞從事車業已有38年的相關經驗。「還沒踏入社會就進入這個行業了,一直都沒有離開過。」今年56歲的他回憶,從高中階段就開始進入上游的旅遊運輸業,從乘客叫車、包車旅遊相關做起。

時間拉回到1980年代前後,當時台灣首條縱貫南北的中山高速公路完工,南來北往運輸需求增加,但初期只有公路局成立的台灣汽車客運公司可在高速公路行駛客運班車,因此衍生出「野雞車」風潮。

呂文瑞不避諱地說,自己早期也是從事大家口中所說「野雞車」的經營車輛管理,一路做到車輛運行,甚至是車輛製造,但產業鏈方向截然不同,「以前是人家已經把東西做好給你使用;現在變成是做東西給別人用。」 

國外廠商技術指導,奠定基礎

但也因為過去的車輛管理奠定了日後與國際大廠的聯繫基礎。呂文瑞解釋,以前是客車載客業者,常遇到車子壞掉要去哪裡維修、分析零件毀損原因以及零件如何取得等問題,加上自己有興趣才能「化被動為主動」,進一步從事車體製造及技術研發。

呂文瑞坦言,一開始沒有技術來源,其關鍵技術幾乎來自國外廠商,像是柴油車技術主要與歐洲廠商合作,煞車、轉向、輪軸等安全性系統則與德國汽車零組件供應商ZF密集合作,「有國外的母廠才有現在的總盈」。

而近幾年,總盈汽車更持續向外伸展,接觸不少國外名列前茅的大型車廠。呂文瑞說,跟大廠商合作,最大優點是,「他們如果有新的東西要發表時,我們就能進去參與,大車廠資源多、資訊也多,跟他們結合之後,找到更好的品質技術。」

快充式電動巴士獲好評 

三年前,也就是2016年,呂文瑞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港都客運董事長賴文泰,當時兩人就電動巴士的經營觀念、環保議題相談甚歡,促成總盈汽車與港都客運的合作機會。

總盈汽車針對市區及城郊路線開發出快充式電動巴士,客運業者可利用15分鐘快速充電,讓每日運營量達到250KM以上,減少初期電池購置成本以及負載量。截至目前計算,與柴油車相比,同樣跑1公里,電動車平均能省下7元左右。

呂文瑞自豪地說,像是港都客運的電動巴士跑了兩年,目前有73台正在跑,累計里程數達500萬公里、整車妥善率超過99%,「這真的破世界紀錄!」其他廠家要超越的話,最起碼也要8~10年,還因此把生意做到日本以及泰國市場。

事實上,台灣從2012年就已經有同業做電動車,可是跑了兩年之後,車子就幾乎都停擺了,且政府先前的幾個運行計畫幾乎都宣告失敗。呂文瑞坦言,起初並沒有預期快充式電動巴士市場反應這麼好,與港都客運合作不僅給了很大的信心,也更加明白,新能源趨勢將會一直走下去。

掌握「三電系統」整合 

隨著近年來工資不斷上漲與環保法規趨嚴等大環境變革,車廠製造業也面臨轉型的挑戰,而呂文瑞則是早在十年前就已經導入電動車的概念,甚至投入半自動化生產線,降低人力成本,宣示未來將把重心著眼於整合「三電系統」。

所謂的「三電系統」指的是,馬達、電池以及控制系統(包括煞車系統、馬達啟動、安全系統)。以總盈汽車來說,目前馬達是跟晟昌機電合作共同開發;控制系統則是偕同國科會、中研院、中科院等國家級團隊合作研發;唯獨電池開發仍以美國、德國、日本較先進,「以台灣目前的技術及資本,要自己做不太可能。」

「一台電動車中的電池就占整車總成本差不多三分之一。」呂文瑞形容,電池有如電動車的重要心臟,但要生產電池並不是大家想像中這麼容易,「因為電池廠一砸都是幾百億美金」,因此目前則仰賴國內有量科技、台達電合作,以及來自美國、德國的技術提供。

成為國家級協力廠商

事實上,總盈汽車在2018年第3季已經開始執行經濟部A+企業創新研發計畫,針對電動車關鍵技術開發,透過國家管道公開資訊,提供同業取得訊息,協助政府落實新能源政策。

「我們是在釋出我們的技術。」因為在呂文瑞的觀念當中,產業是生命共同體,應該一同進步,而不只是一味追求個人的進步而已,「整個製造業應該要同步提升到一個階段,讓大眾運輸做到更到位;當然我們也有更新的東西能走向外銷、走向其他舞台。」

但話鋒一轉,有感於政策沒有延續性以及法規保守,呂文瑞忍不住批評,政策面真的太過於保守,沒有辦法與歐洲、日本等先進國家全面接軌,影響產業走向國際。

「政府有時候過於保守,保守指的是,對產業面的保護。」呂文瑞指出,台灣大客車的零配件大多倚賴國外進口,歐盟遵照歐盟法規、日本遵照日本法規,但台灣的法規既不是完全的歐盟法規,也不是日本法規,在國際上無法通用,「如果我們要進歐洲的底盤,之後銷到日本,這些都會受到限制。」對產業造成極大困擾點。

行車安全,做好把關

在台北車水馬龍的街道上,一輛輛在市區路上跑的低底盤巴士,其中像是大都會客運巴士就是出自於總盈汽車之手。目前,總盈汽車不但擁有全台首條半自動化生產設備,也是目前台灣客車產業規模最大,從底盤組裝到整車生產一條龍完成的製造車廠。

呂文瑞在經營理念上也特別注重行車安全。回顧2017年蝶戀花遊覽車國道翻覆釀成重大悲劇,當時全台灣的媒體幾乎都齊聚到總盈汽車廠區參訪,讓外界一窺大客車製造流程。

呂文瑞強調,車子只要一個螺絲鎖不好,有可能隨時發生大問題,所以車上所用安全係數的配件都要相當把關,「我們包括引擎室用的防火棉,都是耐1300多度,一般製造廠沒有用這麼高級的東西。」

另外,也特別選用最高級的防火發泡材料(酚醛發泡)。他解釋,「一般的PU發泡(聚氨酯發泡)耐火差不多120度左右,酚醛發泡則差不多可以耐火至800度,高於7倍之多,是安全性非常高的材料。」

廠房建置融資,臺灣企銀助力

而在擴展事業版圖的同時,能取得銀行融資也是一大關鍵。呂文瑞回憶,8年前從廠房建置、購置土地開始就與臺灣企銀往來,一路相隨相伴,「尤其二廠完全是臺灣企銀幫我們扶植起來,直到後面三廠、機器設備也多虧有臺灣企銀。」

呂文瑞印象深刻地說,臺灣企銀在中小企業領域相當用心,也願意投入關懷,「企業其實是需要銀行來相挺,但往往企業在初期要跟銀行接觸有難度,但臺灣企銀會用心觀察,發掘企業的未來性,這一點,他們都很清楚在運作。」

總盈汽車轉型方向正好與新能源政策不謀而合,呂文瑞認為,這應該是能獲得臺灣企銀青睞的關鍵因素;講到這裡,呂文瑞也不忘釋出好消息,他向大家宣布,公司近期產品研發有成,一項專業除碳機技術獲得巴黎世界發明展的銀牌獎項,不但給予肯定鼓勵,也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科技實力。

本文轉載自「台灣活力創業家」<原文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