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會成為美中博弈支點?東方之珠新大限 川普等著撿到槍

香港

750萬居民、1106平方公里,僅約中國人口千分之5.3、面積萬分之1.15,從數字來看,香港似無足輕重。

然而,中共建政後反地主、大躍進、三年飢荒、三反五反、文革等一連串政爭導致經濟凋敝時,殖民地的香港卻成了港人與僑資接濟大陸族親和中國外貿最重要的窗口;尤其,180年來中國出口至香港的近十萬多種產品全都免關稅,140年前起香港就一直是獨立的關稅區,讓中國出口獲得極為有利的優勢。

百多年來香港一直是中國無可取代的金雞母

改革開放初期,最早參與中國經濟發展的也是港商與台商,當時僑外投資中國更有80%係以「港資」名義進行;華東洪澇、汶川大地震等天災和偏鄉建校的希望工程,出錢最多的也是香港、台灣;六四天安門事件,最悲痛和關切的亦是港台,比中國人還關心中國的不幸!

托治安良好、政府廉潔、稅制簡便和司法完備之賜,「東方之珠」的香港30多年間即躍為中國最具效能的外貿橋樑、世界最大募資窗口,以及全球化市場接軌的中繼站,也是中國經濟危機中的關鍵避風港,更是無可取代的金雞母。

香港去年仍高居中國出口額的12%,也是中國最大的僑外直接投資(FDI)來源地,透過香港金融體系注入大陸之歐美和港台資金佔中國FDI投資總額的五成,對大中華市場的積極擴張,發揮了極其重要的功能與貢獻。

2017年中國引進1246億港元外資,其中經香港引入的有989億,佔八成;九七回歸起中國國企在香港連續集資22年,最多時一年集資4千多億,至今募資總額已達5、6兆港元。去年香港證券交易所有208家企業新股掛牌上市,逾九成是中國企業,募資金額達366億美元,遠遠超過紐約證交所的288億美元,而且全球前五大IPO,香港就有中國鐵塔、小米、美團等三家。

過去港人對政治冷漠、不關心世俗

香港金融體系的槓桿率全球最高,其整體銀行資產幾達GDP的900%;台灣企業或投資中國的台商留存海外的資金,香港佔最多,極為便利中國對外資金的取得,以及中國向外擴張資金過渡時的存放調度。

美中貿易衝突後,美國市場對中國背景的企業敵意日深,香港卻適時提供諸多在紐約或NASDAQ掛牌之中資企業返回香港上市的機會;預計募資20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正積極準備今年內在香港上市,後續還有許多在美國掛牌的中資企業有意轉至香港上市,香港金融中心對於新冷戰時期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重要性與日俱增。

延續英治時期的優良傳統,香港在國際金融、工商服務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獲傳統基金會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2018世界城市排名(GaWC)香港僅次於倫敦、紐約位居第三;全球首屈一指的社會安全、經濟發達、生活富足、競爭力強、適宜居住以及人均壽命最長等,塑造出亮麗的「香港品牌」,讓香港躍為無可比擬的「亞洲國際都會」。

從小漁村到東方之珠

大航海時代開始與國際貿易接軌後,原僅2、3000人的小漁村,逐漸蛻變為積極奮發的貿易口岸,進而成為中英融合的觀光商城,然後躍為亞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百多年來以移民為主之香港人的信仰就是先求溫飽,再尋機會晉身;這般「日出而作,日沒娛樂,帝力於我何有哉」的作為,給外人的觀感就是冷漠、現實與不關心世俗。

其實是因地狹人稠的香港,一方面充滿機會,另方面又瀰漫競爭,加上國際化之下,社會變動快速,腳步稍慢即跟不上潮流,包括工作機會、薪資所得、物價波動,特別是房價飆升。九七回歸後,大量湧入的中國移民和數以千萬計的大陸觀光客,除了加速這些變化,更衝擊原有的生活品質,激盪房價的狂飆,拉大貧富差距,甚至掠奪本地的醫療、教育、媒體等資源。

「雨傘革命」示警,中共喪失重新檢討香港政策契機

儘管回歸後中共派駐香港中聯辦的官員多達3、4000人,然而這些官僚除了強調中央的管治權,各種干預無所不在外,對於港人的心聲與苦痛,既漠不關心,也毫不在意;而環繞「東方之珠」的四周鄰國,幾都已民主化,唯獨耀眼亮麗之亞洲首屈一指,鄧小平承諾「50年不變」的香港,卻日益集權專制,遠不如英治殖民時代的開放,民瘼無處宣洩下,終於在2014年爆發了歷史性的「雨傘革命」。

「雨傘革命」原是可讓北京當局重新檢討香港政策偏失的契機,不幸中共當局非但未深入了解香港問題的所在,反更採取強硬對策,與香港民意對撞,終讓一向被視為「冷漠、現實與不關心世俗」的港民,積怨甚深下,藉著「送中」修例進一步凝聚舉世罕見的龐大民怨,從50萬、100萬、200萬人不斷升高街頭運動的規模,同時採取「無大台」方式四處流動,讓香港陷入無日無夜的抗爭與癱瘓。

軍事鎮壓代價太大

香港主權雖屬中國,但畢竟其歷史與現實地位外掛於國際,非如西藏、新疆偏僻於內地邊境可恣意鎮壓,其街頭抗爭既不似天安門學運發生於天子腳下,甚或引發其他省市響應共鳴,也遠不如國際間如巴黎黃背心運動抗爭之激烈,況且抗爭訴求有其正當性與合理性,故出動解放軍鎮壓及戒嚴與否,已引發美加、歐盟、澳洲和聯合國人權事務局的嚴重關切。

其實九七後至少有6000名解放軍進駐香港,以中共的慣性,要鎮壓或軍管,一聲令下幾個小時即可完成,但香港對中國經貿與金融之獨特且無可替代的重要性,北京當局比誰都清楚;再說,鎮壓或軍管容易,但收拾殘局和未來復員,代價不小,且是條漫漫長路,尤其用鮮血灌溉的仇恨,勢必代代相傳,永無了日。

 儘管中共不是吃素的,且歷史總在意外或錯誤中發生,因而誰也說不準鎮壓或軍管會否發生;只是,今年正是五四運動百年和中共建政70周年,也是天安門事件30周年,鎮壓或軍管香港,對中共的國際誠信與形象及習近平歷史地位,不啻是再度傷害。

香港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阿基里斯腱

此外,今年也是中共「告台灣同胞書」發布40周年,一但香港發生不幸,除了讓兩岸和平統一大戲唱不下去,對5個月後的台灣總統暨國會改選,也會造成不可輕忽的負面效應,進而影響未來四年的兩岸關係,甚或繼續拉昇台美的外交互動。

更現實的問題是,美中貿易戰尚處於僵局無解的泥淖中,雙方更從貿易戰升高至貨幣戰、外交戰、科技戰、人權戰,設若香港情勢惡化,美國進一步取消包括香港關稅領域及特殊待遇的「美國─香港政策法」,屆時不僅香港所有優勢將全部消失,連帶也將對經濟下行、物價飛揚、債務沉重、幣值乏穩的中國,雪上加霜;導致中共處理香港紛擾,動輒得咎。

強調香港問題「很棘手、很棘手」,希望中共與港人「自己去解決」,遭批對香港人權與民主態度不夠積極的川普 ,其實自有他的盤算。

首先,他想獲得成果的是美中貿易戰能儘快有結果,而目前雖有1300多家美國企業在香港設有分公司或營運據點,香港也是華爾街資金最重要的來源之一,無論在金融、貿易、或政治層面,香港對於美國都是極為重要的戰略基地;重點是去年美國對香港出口506億美元,從香港進口則僅167億美元,既然美國出超,川普就不急於分身面對。

川普等著撿到槍

其次,「美國─香港政策法」國會已即時在處理,只要國會幫他分勞,日後香港又是他的王牌,特別是中國貿易加香港特殊待遇掛鉤匯流後,美國籌碼暴增,談判上或會更順心上手,當下他自不必急於打頭陣扮黑臉;說白一點,川普是自信中共不會透過軍事手段把香港搞砸,就算北京硬要搞砸,俟撤僑任務完成後,美國就等著「撿槍了」!

中共方面雖已將港民的街頭抗爭及罷工、罷市、罷課和不合作運動定調為「極端暴力事件」,碰觸了一國兩制的底線,然因美國國會已一致性警告中國,任何對香港抗議活動的暴力鎮壓都「完全不可接受」,讓北京當局舉棋不定,有關解放軍鎮壓或軍管,當已列為最後不得已的考慮選項。

香港會成為美中博弈支點?

最新消息指出,北京正規劃取消「一國兩制」的構想,將香港列為中國直轄市,包括換發中國身分證、改用中國教科書、取消港幣換人民幣、武警進駐香港、港警直屬公安部、海關直屬中國、成立香港人大與政協…等。

傳聞之規畫構想涵蓋領域甚廣,有其一定的可信度,問題是除了牽涉中國法憲修改,尚涉及向聯合國祕書處登記公證,言明香港資本主義制度與生活方式「維持五十年不變」之「中英聯合聲明」的國際誠信,更涉及「美國─香港政策法」之調整與否;換句話,香港問題有其獨特的國際性,不是中國可任意片面更迭。

再說,中國從香港獲得一切的所有美好,皆得力於香港「特區中之特區」的角色扮演;違反國際誠信提前一制化直轄中國的香港,還會是「東方之珠」的香港乎?尤其香港若成為「中美博弈的支點」後,套用美英政界最近常用的口頭禪:除了香港,包括中國經濟與金融「後果將是災難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