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豐銀行被山東省政府接管 中國連續三家銀行出現流動性危機

中國金融

短短3個多月內,中國已有3家中小型銀行出現流動性危機。在5月包商銀行被接管,以及7月錦州銀行出現財務危機,引入國家戰略資金後,現在輪到恒豐銀行被重組,第二大股東新加坡大華銀行料損失慘重。

恒豐銀行被山東省政府接管

中國《財新網》報導,恒豐銀行將增資擴股,山東省將通過旗下平台,承諾注資恒豐銀行300億元人民幣(下同),成為恒豐銀行第一大股東,確保恒豐銀行的省屬金融企業的地位。同時,中央匯金投資公司將成為投資者,但參股比例將少於20%。

該報導稱,「在未來的高風險金融機構處置的過程中,恒豐銀行這一舉措有示範效應,關鍵就是地方政府願意承擔責任,也願意讓利,共同推進恒豐實質性重組。」

過去幾年裡,恒豐銀行經歷兩任董事長私下侵吞公款被查、40億元剛兌風險、買到違約的「僑興債」、高層被「大清洗」、總部搬家引發離職潮等事件。

恒豐銀行爆出多起醜聞,不良貸款率飆升

市場普遍認為,該銀行出現資金問題,情況較此前的包商銀行與錦州銀行更加嚴重,主要是因為恒豐銀行是中國12家股份商業銀行之一,在中國擁有18家分行和306家支行,也是山東唯一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

恒豐銀行規模較大,總資產超過一兆元,在3家出現問題的銀行當中,總資產規模最大達到1.2兆元,負債9739億元;包商資產為4315.8億,負債4017.8億;錦州銀行資產為7484億。

恒豐銀行大股東原屬煙台市的國有投資公司,新加坡大華銀行為第二大股東;根據彭博今年稍早的報導,新加坡大華銀行(UOB)希望出售該銀行在2008年收購的恒豐13%股權。

恒豐銀行連續2年編不出財報

恒豐銀行上一次公布年報已是2016年,當時披露貸款4300億元,不良貸款率1.78%。此後,由於不良資產快速飆高。其他各項數據顯示,恒豐銀行財務持續惡化,2017、2018年年報均難產,沒有對外公告,且連續兩任董事長因挪用公款被告,而被免職。

此前出事的兩家銀行分別為包商銀行和錦州銀行。5月24日,包商銀行因為肖建華的「明天系」資金鏈斷裂,被而央行與銀保監會聯手接管,建設銀行進場託管。

7月下旬,地方銀行錦州銀行出現財務危機,進而引入工商銀行(工行)、信達、長城三家投資者,這3家國有機構共受讓21%的股權。

匯金公司直接持股金融機構增至18家

值得注意的是,除山東省接管外,中央匯金也將成為恒豐銀行戰略投資者,參股比例將少於20%。8月8日晚間,中央匯金公司將戰略入股恒豐銀行的消息一經媒體報導,立即引發市場強烈關注。

中央匯金投資公司(簡稱中央匯金)是依據《公司法》由國家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2003年12月成立。中央匯金根據國務院授權,對國有重點金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中央匯金公司不開展其他任何商業性經營活動,不干預其控股的國有重點金融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

截至2018年底,中央匯金管理的國有金融資本為4.3兆人民幣,直接持有17家金融機構股權,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光大銀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集團)、新華人壽、建銀投資、中國銀河金融控股、申萬宏源集團、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證券、建投中信資產管理公司、國泰君安投資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