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畢業生送給高中生的禮物:改變不一定成真 也可能不會持續發生

書摘

作者簡介

陳冠儒
計畫發起人暨總召集人: 陳冠儒 計畫團隊: 李慈萱、許雅琦、劉若鏡、林唯中、吳佳珮

邀請50位畢業來自各縣市高中的台大大四生,送給全台灣高中生的一份特別的禮物

本文作者:醫學系五年級蔡君弘,畢業於台中一中

我是蔡君弘,從國小到高中,都得到市長獎,台中一中全校第三名畢業,學測滿級分,申請錄取台大醫學系。對我而言,照著升學主義的方向走,聽取師長的建議,不斷努力取得好成績,進入頂尖科系就讀,就是人生的最佳解答。這樣的成就感,足夠讓我贏得大家的掌聲與讚美,足夠讓我不曾思考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資優生尋找自我之旅的開始

進入醫學系開始大學生活之後,大量的課外活動填充了每一天的時間,忙碌到沒有一絲休息的空隙。然而,基於對自己的要求,我依然希望在醫學系的學習能夠有所收穫,但在每一個隨著考試逼近、深夜抱佛腳的時刻,我開始發現隱隱約約有些困惑浮現在心中……

已經記不得是什麼時候開始質疑最初的選擇了,大概是從大二起吧,我對於系上所學的科目漸漸感到無趣,甚至有些排斥。不懂為什麼當初對濟世救人的想像,變成無盡的背誦輪迴,學習的趣味與熱忱,隨著無數個與寄生蟲、微生物、人體解剖學奮鬥的夜晚凋零了。縱使當初驅使我進入醫學系的從來不是對醫學知識的追求,但我仍困惑為何「讀醫學系」跟當初所想像的「當醫生」落差竟如此之大,原來在傾盡所學幫助他人之前,一定得踏上一條如此辛苦又看似無窮無盡的道路嗎?

然而,如果我連基礎的知識都無法提起興趣學習,卻必須與這些知識一輩子為伍,這樣的生活又該如何度過?或是我轉換前進的方向,可能會找到專屬於我的人生道路,開闢另一番天地?煩亂的心思持續擾動著,我希冀跨過鴻溝的步伐愈走愈吃力,直到某一天,質疑轉化為一股從未有過的、竄升而起的叛逆,藉著它,我下定決心出走,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人生真正的軌跡。

雖然當時的我趁著一股熱血,希望就此跳脫醫學系的框架,但現實總是磨人,我其實沒有勇氣放棄社會所珍視的「醫學生」身分,因為休學重考或是轉系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並不在我的考量之中。於是我選擇了一條最穩當的路──「在念醫學系的同時,一邊嘗試探尋新方向」。

我開始花費整整兩年時間大膽嘗試不同系所的課程,學習行銷與基礎投資理財工具等商管知識;參與簡報比賽,用精心設計的簡報闡述理念;參加校外培訓計畫,並且實地負責專案操作與執行;到創業加速器實習,第一手接觸創業家與創投;學會編寫基礎的python 程式碼;參與跨校及跨國交流活動,希望藉由雙向交流、文化激盪的過程,更了解、甚至貼近自己的內心……

柳暗花明? 或原地踏步?

兩年過去了,我擁有豐富的活動與比賽經歷,籌備過大型論壇以及活動,參與數次專案製作與發表,也有許多與國內外各領域優秀人才交流的機會,同時兼顧醫學系課業,平安度過了醫學知識與考試爆量的兩年。

我成長了很多,與過去那個質疑當初選擇的自己已截然不同,各方面的能力也有長足的進步。然而,唯一不變的是,我仍活在醫學系的框架中,故事並不如想像中一樣,因著我的改變而有所不同。在做了這麼多嘗試之後,我終究沒有找到自己真心想要投入的領域,更精確地說,我甚至連得以「勝過醫學」的選擇,都找不到。

那些我曾以為自己喜歡、有興趣的科目,有些雖然已經掌握了基本概念,卻沒有繼續探索的熱忱;有些則是空有興趣,卻沒有足夠的天分掌握,於是事倍功半,成效不彰。而與此同時,醫學的迷人之處也在進入臨床實務之後慢慢浮現。我發現自己喜歡與病患面對面真實互動的感覺;喜歡他們的病痛與煩惱被治癒的欣喜神情;喜歡像臨床醫師一般,循著症狀思考的脈絡找出疾病原因並對症下藥;喜歡動手實際操作,學習各種醫療處置的技巧。

學習依舊是辛苦的,需要每天早起的晨會、不定時的討論與報告、大量英文資訊的閱讀、住院醫師學長姊疲憊的神情及壓縮的生活時間,推力與拉力仍不斷交鋒著,但我已漸漸願意將自己投入這樣的領域之中,開始認同醫學所追求的價值。

以上,就是我的大學生活。故事說完了,卻沒有理想中的幸福結局,只有一個自作聰明的大學生,以為自己可以像電視上演的一樣,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結果繞了一大圈,到頭來卻回到了原路。看似被現實給擺了一道,但我並不後悔自己的選擇,反而十分珍惜能夠擁有這樣的經驗與視野。

在尋找興趣的過程之中,我常被問到:「如果回到高三那年,你還會不會選擇醫學系?」我的答案從來都是肯定的,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因為醫學生的特殊背景,為探索自我之旅帶來了許多機會,也因為自己沒有勇氣,放下一切逃離社會的眼光;而我如果沒有做過這麼多選擇與嘗試,對於自己的了解不會如此深入,對於臨床醫學的喜愛也不會浮現。我仍不敢保證醫學會是我人生最終的道路,但它絕對會在我的生命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縱使我還在追尋的道路上,也能夠有底氣的說出這樣的答案。

珍惜改變的機會

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之下,大多數的高中、甚至大學學生都很難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領域是什麼,於是經常陷入對於現況的不滿之中,就像過去的我一樣。然而「不滿」並不是件壞事,因為它往往代表著改變的動力。如果不是當初對醫學系的不滿,或許我也沒辦法推動自己積極嘗試、廣博學習。所以面對不滿意的現況、不喜歡的狀態,無論是何種層面,你都可以選擇讓自己脫離這樣的處境,破釜沉舟的拚搏一把,或是同我一般保守前行,用騎驢找馬的方式尋找最佳解。

而我們畢竟身處現實世界,並非所有的夢想都會實現,所有的等待都能開花結果,放棄更是人之常情。在這個勇敢嘗試卻看似白費力氣的故事之中,我希望帶給大家的,除了改變現況的勇氣之外,更要有承擔結果的能耐,縱使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關於失敗與挫折,不必特地包裝成激起浪花的礁石,或是成功之前的險阻,只需要在挫敗與低潮時,誠實面對難受的情緒,保持風度,隨時調整自己的方向與狀態,然後繼續努力。

你不必然會得到柳暗花明的結果,但至少在峰迴路轉後,可以跟我一樣,自信而有底氣的說出答案。即便最後的答案可能跟你一開始決心冒險前並無二致,但那些勇敢出走時經歷的反覆探尋,會讓你得以帶著堅定的解答無悔的繼續往前走。

最後,渴望著踏上改變道路的你,請記得隨時回頭,看看在你追求自我的過程中,是誰在背後給予你支持、當你的靠山,無論是經濟、課業,抑或心理層面;能夠擁有搖旗吶喊追求自我與選擇的權利,是因為自己已經站在許多幸運之上。當認知到成功的葳蕤繁花是來自身邊的人一同澆灌的結果時,能惦記著這份感謝的人才更為富足豐滿。

祝你們成功,但請別忘記,失敗也是另一種祝福,唯有坦然接受,才能帶來成長。

內容來源:《想說的話,輕輕說:送給台灣高中生的一份特別禮物》商周出版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