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皇帝真的那麼好嗎? 就算「最強的皇帝」也不能為所欲為

書摘

宋初建國面臨到一個國家最深刻的問題:求人才。只有皇帝有能力不夠,皇帝還需要有智識、能力的人協助他處理正事,開國之初在未建立常態制度時留用前朝官員是最保險的做法。前朝的官員面對新任皇帝,人說伴君如伴虎,在皇帝面前自然也得如履薄冰,像宰相范質等前朝官員都相當忌憚趙匡胤的英明。

過去宰相坐著與皇帝討論,但是宋朝以後宰相是站著跟皇帝討論政事,有些史學家就認為這是宰相權力受到削弱。筆記記載某次范質等宰相與太祖討論時,太祖說眼花要求宰相呈上劄子,等到宰相準備回到論政的位子時,發現椅子早已經消失。自此,宰相論事必須站著,就成了行政上的慣例。這也算不得是宰相權力受到制裁,而是前朝宰相面對太祖,難免要為自己的身家性命著想,只是這慣例開始後也就不好改回去。

被皇帝應該有的作為給約束,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就像是漢高祖劉邦,太祖當上皇帝也跟他的戰友喝酒開派對,許多軍隊狂歡的習慣仍在。但是,太祖身旁的趙普卻提出警告,想要建立穩定的國家就必須要節制武人的權力,必須要收兵權,趙匡胤也演了一場好戲。趙普與趙匡胤的關係匪淺,前朝官員宰相范質、王溥等人上奏時,面對聰敏的皇帝,臣下要想辦法揣摩上意,所以前朝官員們就會先問問趙普。太祖的母親杜太后見到趙普就稱他為趙書記,請趙普輔佐趙匡胤。由此,趙普與太祖關係可見一斑。

五代藩鎮軍權過強,以至於造成國家不安穩。如前述,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故事無論真偽,目的都說明國家初期最重要是收兵權與建立制度。對於完成大業當上皇帝的人,政治位子爬得越高,自己越親信的人反而越少,甚至就算是親信也不見得能相信。宋太祖也是如此,他想當個自由的皇帝,但正因為是皇帝,反而被皇帝應該有的作為給約束。因此,當皇帝真的那麼好嗎?

因為權力夠大,就忘記自己來到這世上時兩手空空

《長編》有個故事就很耐人尋味,下雪天太祖拜訪宰相趙普,趙普問說:「天氣那麼冷,陛下怎麼還出門呢?」太祖說:「晚上睡不著覺,房門外都是別人家,所以來看看你。」甚至畫家劉俊為這則故事畫了一幅《雪夜訪趙普》,趙普聽到門外有叩門的聲音,一推開門就看到變裝後的皇帝,站在自己的家門前,趙普趕緊請皇帝入門,取炭火烤肉,在屋內可能是趙普的妻子熱壺酒,皇帝與大臣促膝長談,不知道是敘舊還是討論軍國大事。

不過,據說這樣事情對太祖很平凡,太祖很喜歡不定時到各個功臣家坐坐,這反映著什麼?就讓人可以產生許多的聯想。從政治上思索,當一個人位高到皇帝,私自到功臣家坐到底是監視還是敘舊呢?也許是確定官員下班後,有沒有群聚在一起共同批評時政,有沒有人結黨。

當皇帝為抓住權力,即使是對自己身邊的功臣戰友都還要提心吊膽,害怕自己提攜的功臣集團尾大不掉。說到底人對權力所產生的便利性,很容易感到迷戀。權力雖然如消逝在空中的紛飛雪花,難以捉摸卻能夠感受得到,人貪念著權力時就想把它緊緊抓住,就忘了自己來到這世上的時候是兩手空空,死後也是雙手一攤帶不走任何一筆。

天下之刑賞,一切都是有一定的制度

從個人心境來說,當皇帝很悶,為了做皇帝必須有皇帝的風範,不再能自由的行動,還必須擔心臣下奪權。加上原本打天下的夥伴,讓他們回到故鄉享受榮華富貴,自己則是要適應沒有革命情感的新官僚群體。因此,皇帝自稱是孤家、是寡人,戲謔的說這也是皇帝自我描述心中的惆悵,一個人不再自由的感覺。皇帝是整個政府的中心,但是這樣的重擔,擔上去後卻只有到死才卸得下來。

甚至皇帝也沒辦法太蠻橫,趙普推薦一個太祖不喜歡的人升遷,太祖拒絕。明日,趙普上朝繼續推薦同一個人,太祖不同意。直到第三天,趙普如是,太祖將其奏章撕裂丟在地上。趙普不急不徐,對太祖說:「刑賞者,天下之刑賞,非陛下之刑賞,豈得以喜怒專之。」趙普這話說得很有魄力,「天下之刑賞」說的是刑賞的方法是有一定制度,而不是依從皇帝個人喜好。所以說,就算是開國的太祖,他也不能任意妄為。換言之,皇帝是看似掌握天下,卻無法掌握所有事情。同時這也表示皇帝在馬上得天下後,有關國家政事通常必須委任官僚群體運作,而不能一人治理天下。

內容來源:《重新思考皇帝:從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時報出版社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