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6V軍售談判進入「加價購」階段 政府應幫漢翔「喝到湯」

國防

美國總統川普已批准軍售台灣F-16V戰機,知情人士表示,美國國會反對聲浪很小,接下來美台雙方將進入「加價購」的談判,例如確定軍售合約的具體細節,國機國造主要廠商漢翔董事長胡開宏20日表示,希望能爭取到部分在台生產機會。

美國媒體報導,川普總統近日在登機準備離開紐澤西前,被媒體問到對台軍售F-16V一事,他回答說:「是的,我批准了這筆軍售,現在正等參議院通過,但我已准了。」證實了美對台軍售,由於兩黨國會議員大多支持台灣,國會預料不會提出反對意見,這筆價值80億美元(約2500億台幣)的軍售案可望通過。

F-16軍售幾乎確定,開始談選購細節

一般軍售慣例,美台雙方將進入談判具體軍售合約內容,尤其是規格、配備的細節部分,以及包含多少比重的授權、後勤人員受訓等等,一位國防專家表示,簡單的說,如同買車時選購配備一樣,在軍售中的「加價購」不限於硬體,時常包含後勤訓練、技術移轉。

然而漢翔公司透露,曾遊說多個部會、單位,希望如果政府與美方談判到細節部分,能夠盡量爭取部分零件在台製造、組裝、技術移轉。據了解,漢翔說服過程阻力重重。

《亞太防務》雜誌總編鄭繼文受訪時指出,美國軍售F-16給土耳其及韓國,合約上都是在地組裝,當然價格會不同,而核心的引擎、雷達等技術仍由原廠直接提供,土耳其與韓國則有基本維修能力,因此許多零件、航電簡單的問題能自行維修。

爭取組裝落地,航太產業才能升級

「再如日本採購F-35隱形戰機也是當地組裝,但是合約價格每架貴了一倍,等於組裝一台F-35可以買兩台完整的F-35,因此最近有傳出要修改合約了。」鄭繼文說,不論在地組裝在合約價格上是否有利,遺憾的是,台灣買F-16基於多種因素,多年來並沒辦法在地組裝,更難達到100%國防自主。

一名資深軍事記者表示,當年IDF經國號原本計畫生產250架,許多廠商看好未來幾年的營運前景,決定投資、擴產,讓台灣的航太產業第一次有機會「齊步走」,沒想到後來因為政治因素,大刀一揮只生產130架,導致許多廠商血本無歸、紛紛倒閉。

事隔27年,漢翔目前有66架高教機訂單,140多架的現役F-16升級訂單,足以為台灣整個航太產業擔任帶頭的角色,然而政府或國會更應該爭取F-16V部分零件、技術、組裝本土化,才能落實政府提出的5+2中「國防產業」的產業創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