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錢生意真的有人做? 全球負殖利率債券規模破16兆美元

債市

投資機構看壞未來全球經濟景氣,紛紛將資金湧入債市避險,尤其今年以來全球負殖利率債券規模更是一路飆升。根據彭博資訊,全球負利率債券規模已達突破16兆美元,創下新高紀錄,其中又以歐洲和日本債券占最大宗。

負殖利率債券規模破16兆

一般來說,殖利率若是負數,代表債券持有到期後,投資人將蒙受虧損。因此很多人疑惑,為什麼這種「賠錢」的投資還有人要買?且負利率債券的規模恐怕還正持續增加當中。

負殖利率債券大多是政府央行、機構法人、保險公司等機構向債券發行人購買負殖利率債券,一般的零售投資人比較不願意進場去購買,但比較弔詭的是,就連歐洲高收益債當中已有2%的債券為負利率。

2018年9月時,全球負殖利率債券規模還不到6兆美元,當時美國聯準會(Fed)仍表明2019年繼續升息的意向,投資人也紛紛猜測歐洲央行(ECB)何時會啟動2011年來首次升息行動;不過,今年以來,全球央行貨幣政策明顯轉向鴿派立場,使得資金湧入政府公債。根據彭博資訊,全球負殖利率債券規模已達16兆美元的紀錄新高。

「代表市場已經瘋狂在追逐債券,或者是認為負利率債券還會再更負。」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資深協理馮美珍認為,假設歐洲央行一旦宣示重啟量化寬鬆或是再降息,那麼負殖利率債券可能還會存在下去。

殖利率為負,投資人為何願意持有?

但既然持有負殖利率債券從字面上的意思是「必虧」的投資,那麼投資機構怎麼又會願意持有負殖利率債券呢?

富邦證券資深副總郭永宜解釋,假設小華3個月前花了1萬歐元買下10年期的0息歐元政府公債,結果3個月後市場利率降到「-1%」,那麼先前買的債券反而更值錢,使得其他投資人願意花以更高的價格來購買。也就是說,雖然殖利率是負數,但是債券價格是往上。

換句話說,投資人如果能在債券價格更高、殖利率更低的時候賣出手中的債券,而不是一直持有債券直到到期,那麼投資人便能從中獲利。

「一般現在會持有負殖利率債券的機構法人,不會持有至到期,而是預期接下來新債的殖利率還會更低。」馮美珍指出,就像德國公債皆是負殖利率,且持續往下掉,而在債券到期日之前,其債券價格還是往上漲。

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也指出,為什麼投資人會願意持有負殖利率債券主要有兩種動機,第一種,預期歐洲央行還會有進一步的寬鬆政策,公債殖利率勢必還會在往下,現在買的話還能賺取資本利得,而非息收;第二種,投資人預期資金若流入股市,擔憂未來金融市場動盪,恐造成更大損失,買負殖利率債券可避免損失進一步擴大。

「(負殖利率債券)應該還是會持續下去,因為全世界央行都在寬鬆,都在降息…至少一到兩年之內,應該沒有人敢升息。」羅瑋說。

資金流入美債,殖利率被壓低

然而,也因為歐洲區、日本公債呈現負殖利率,導致資金流入美債市場,追求「殖利率正值」的債券,造成板塊挪移效應,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為,美債目前價格太高,殖利率被壓低,不過由於目前美國總統川普希望聯準會再次降息,美債的確還算是安全的標的。

馮美珍指出,全球各類債券殖利率已普遍下滑,在這之中,以相同的新興國家政府所發行、相同到期天期的當地貨幣計價債券殖利率仍普遍高於美元計價的殖利率,部份當地公債因央行降息,還有資本利得空間可期。不過,像是貿易戰和景氣風險挑戰依舊存在,建議投資當地公債的最好要看當地的通膨率是否侵蝕固定收益,同時也要針對匯兌進行適度避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