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輛馬車有兩輛瘸腿 李克強要怎麼救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

美國會員制量販店好市多24日在上海開幕4小就貨架商品就被買光,被迫關門,目前每天限制2000人流量,避免人多相互推擠造成憾事,民眾爆買的圖片和影片被網友熱烈討論,也被央視大吹大擂:中國有龐大的消費市場、購買力沒得說,誰捨得撤出中國?

然而,上海居民的消費力只是代表2億中產階級,另外10.5億的鄉村窮人消費能力很弱。據中國統計局數據,2019年上半年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536元人民幣(下同)(8.6萬台幣),為農村居民收入6601元(2.9萬台幣)的3倍多。

拉動經濟的兩駕馬車出口和投資都瘸了

因美中貿易戰升級,使得拉動經濟的兩駕馬車「投資、出口」的腿瘸了以後,中國現在更寄望國內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

在貿易戰燒1年多、促使經濟下行和外商大撤退的背景下,8月27日,中國國務院發布20條政策促進消費增長,包括拓展出口產品內銷渠道,釋放汽車消費潛力,擴大農村消費,拓寬假日消費空間、活躍夜間商業和市場等。

今年以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多次主持召開座談會上,多次強調2019年穩增長、穩就業的重要性超過往年,提出保持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但不能大起大落,更不能「斷崖式下跌」。

《BBC中文網》報導說,經濟學家將這次「刺激經濟的措施」形容為「在礁石密布的海域中前行」—中國不得不採取應對措施維持經濟穩定增長,同時又要避免像十年前「四萬億」一樣的激進刺激政策,否則會陷入更嚴重的系統性風險中。

超大貧富差距成為消費增長的阻礙

促進消費支出增長,似乎是穩定經濟發展的唯一良藥,但也有經濟學家提醒,中國特有、超大貧富差距造成「二元鴻溝」,成為消費增長的阻礙,只有通過城鎮化突破「二元鴻溝」,中國經濟才有持續增長的動力。

經濟學上,經常把投資、消費、出口,看作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其中,中國經濟的兩駕馬車-出口和投資已經瘸了。

7月中國經濟數據全面遜於預期,其中工業生產年增只有4.8%,遜於6月的6.3%,創17年新低,主要是受到汽車製造生產年減4.4%連4降的拖累,該數據顯示工業生產低迷和經濟降溫的程度,比2008年還糟糕。

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加工貿易快速發展,平均而言,每年出口的增長是GDP增長的1.5倍,出口成為「三駕馬車」中跑得最快的。

世界銀行的數據,2006年貨物和服務出口在GDP中的占比達到36%的最高峰,但2008年金融危機讓該數據在2009年跌至24.5%。

去年7月美中開始打貿易戰後,出口占GDP的比重已經穩定在19%左右,既然出口已經熄火,經濟想不失速,顯然不能靠出口。

浮濫的基建投資易造成產能過剩、汙染環境

另一駕馬車-投資也「骨折」。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只要出現放緩跡象,中國往往通過增加投資刺激經濟。

在2008年金融海嘯危機時,中國狂砸4兆人民幣投資基礎建設,挽救經濟,結果卻造成後來鋼鐵、水泥、化工等產業的生產過剩,環境嚴重汙染,過去幾年,當局一直在努力去化產能、去槓桿。

現在,中國只能刺激國內消費支出,來促進經濟增長,但是,中國獨特的城鄉差距造成「二元鴻溝」,成為刺激方案最大的鴻溝及阻力。

雖然消費支出在經濟中占比不斷擴大,但是,因為「二元鴻溝」的畸形現象,導致中國內需占比遠輸給美國、日本,甚至敗給印度。

就中國居民消費支出而言,2017年佔GDP的比重為39%,不僅遠低於美國(69.5%),也低於日本(56.3%)和南韓(47.8%),甚至低於印度的居民消費支出占比(59.1%)。

中國貧富差距很大,10.5億為窮人

路透報導引述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王建的分析指出,中國特有的「二元結構」就是貧富族群差距很大,中國近14億人口中,3.3億人的人均GDP達到在2.5萬美元(78萬台幣)以上,算是富人群,但是有10.5億人人均GDP在4,500美元(14萬台幣)以下,也就是中國主力人口群是低收入群。

王建說,2010年時先富人群的房、車置業陸續完成,房、車需求越來越接近飽和的「天花板」,於是2018年房、車需求突然掉頭向下。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人的房、車等消費需求已被滿足。以汽車為例,美國每1000人擁有800輛汽車,德、日是650台,中國2017年底才剛到140台,差距很大。原因是中國人口主要群體還處於低收入水平,他們的消費需求沒有被釋放出來。

中國有10.5億人仍是貧窮人,買不起房、車,若無法突破城鄉及貧富間的「二元鴻溝」,政策並不能很好的刺激消費。

因此,中國長期經濟增長需要消費的拉動,消費的進一步增長,需要通過城鎮化,讓農民進城定居,才能激活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