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潛血呈「陽性」一定是大腸癌嗎?3個QA胃腸科醫師一次解密!

醫療技術

根據國健署統計,國人10大癌症發生率中以大腸癌為第一名。國健署每年提供40-74歲國人糞便潛血檢查,而糞便潛血篩檢顧名思義,是篩檢出肉眼看不出的血液反應,一般分為「化學法」和「免疫法」2種試劑。

化學法的原理是利用過氧化酵素產生氧化還原反應,來改變試劑顏色,所以用此方法會因為食物中含有血液而造成偽陽性;而免疫法是利用抗原抗體檢測人類紅血球存在與否,來看糞便中是否有血液,用此種方法比較不會受到食物的影響。

糞便潛血反應陽性,就一定是大腸癌嗎?

「糞便潛血反應陽性,就一定是大腸癌嗎?」這是許多人看到陽性的第一個反應,潛血陽性的原因有很多,像是消化道潰瘍、瘜肉、腫瘤、痔瘡…等,所以萬一真的有潛血反應也不需太過緊張,還是需要專業的醫師判斷。

而透過潛血陽性進而安排大腸鏡的病患中,有一半以上都有瘜肉的發現,且其中大約5%有大腸癌的發現,在篩檢出大腸癌的病人中,大半都是「無症狀」的零期癌或是第一期癌,治療效果相當好,但是現代人收到報告後常會因為檢查太過麻煩或是害怕檢查而錯過黃金的治療期間。

第一次潛血陽性,我可以再檢查一次確定嗎?

早期的病灶其實都是間歇性的出血,所以有時候採檢不一定是在出血的時候,如果一定要2次篩檢都是陽性才肯做進一步檢查,其實會錯失了很多治療時間。

反過來說,如果都是陰性反應,還有症狀的時候,例如: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持續性的腹瀉、體重減輕、不知原因的貧血……這些都建議再做進一步大腸鏡檢查。

發現瘜肉或是大腸癌,內視鏡可以處理嗎?

依照瘜肉的大小可以使用很多治療方式,例如小顆的瘜肉可以用切片夾移除(圖一),比較大顆的瘜肉可以用線圈套住後用電燒切除(圖二),但是再更大顆的瘜肉,就要用到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ndoscopic Mcosal Resection, EMR)或是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甚至早期的大腸癌(零期癌)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處理,但是如果遇到侵犯較深的癌組織(圖三),就必須借助外科醫師的幫忙,才能把病灶切除乾淨。

至於檢查大便前幾天,需要停吃抗凝血劑?其實使用抗凝血劑時檢驗大便,更能把微小的病灶給揪出來,所以檢驗糞便潛血時,不需要停用抗凝血劑。

依照瘜肉的大小可以使用很多治療方式。(圖片來源/新光醫院提供)

醫師小檔案_賴冠宏醫師 

現任: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專長:腸胃道疾病診治、肝膽疾病診治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 賴冠宏醫師,本文轉載自第333期《新光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