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狂推東南亞跨境電商 稅務眉角多真能這麼樂觀?


在地球村的時代,做生意勢必也得做到國外去才能跟上潮流,況且台灣擁有許多品質掛保證的隱形冠軍,舉凡汽車零配件、腳踏車零配件等優秀產業,當這些中小企業面臨產業轉型,或是想要走出台灣時,跨境電商便成為重要管道。

繼中國大陸之後,各國積極要進入東協市場,尤其是在電子商務領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東南亞地區電商僅占整體零售業比重不到1%。換句話說,東南亞的電商市場仍在起步階段,成長空間和速度都令人期待。

出口東協市場關稅0至25%,潛規則也多

南進東協市場成為今年最熱門的議題,為了配合新南向政策,政府也不斷鼓勵中小企業前進東南亞市場,掌握跨境商機。不過礙於台灣並非東協經濟共同體的一員,並無法實現完全零關稅的措施,目前出口到各國的關稅大約落在0至25%之間,對業者衝擊相當大,一名中小企業主就不諱言,「有時候碰到關稅問題,還是海關刁難,都在所難免。」

事實上,一名製造商表示,目前新興電商業者會碰到的問題,不管是稅務、金流、物流等,和傳統貿易商其實都大同小異,對於原本就有在做貿易的人來說,這已經都能克服,「但是對於現在廣大想要靠著跨境電商創業的人來說,他們必須重頭學起。」

眾所周知,東南亞許多國家人治色彩較為濃厚,海關也不例外。一位擁有多年外貿經驗的人士透露,像是新加坡海關有一個潛規則,俗稱為「紅綠燈」,指的是在某個時間進入的貨品能夠全部免關稅,「這些眉眉角角如果不是從事貿易幾十年以上的人,是不會知道的。」

再者,東南亞專門帶水貨的行業興盛,還被稱為「水軍」,「當對方每次都是千人以上在帶貨,說實在的,規矩做生意的人價格怎麼拼得過?」該名人士表示,走正常報關程序的業者,和這些未走正常報關程序的相比,售價也會失去競爭力。

業者呼籲政府加速建立完整政策配套

跨境電商並非單純只是透過電商平台把產品賣到國外而已,據了解,過去有許多廠商錯失機會及優勢,就是因為忽略了稅制的問題。那麼,在政府大聲疾呼,鼓勵業者挑戰東南亞跨境電商的同時,我們真能這麼樂觀嗎?

該名人士建議,想到東南亞做跨境電商的業者心態需要稍微調整,必須認清沒有在當地深耕1、2年是絕對做不起來的,先慢慢試水溫找到商品的定位,邊做邊發現問題並改善,「千萬不要連試都不想試,因為你不可否認,電商的商機至少還可以再走10至20年。」

然而,也有業者強調,政府目前看起來也是在「邊做邊學」,相關政策配套措施都還未完整建構,像是和東協國家跨境稅務上的協議,抑或是同等對對方國家讓點利以達成互惠等,「政府必須加緊腳步,如此一來才有誘因,才能吸引更多人來做。」

《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