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書店捍衛思想自由」林榮基募資在台重啟銅鑼灣書店 24小時內超過300萬元

書店

曾受中國關押,並在今(2019)年4月來到台灣的香港銅鑼灣書店老闆林榮基,9月5日晚上8時在群眾募資平台flyingV正式展開「書店在台重啟計畫」,結果短短24小時內,就有1500多人捐款,成功達到預設的280萬元目標,金額也已超過300萬元。

資金有了著落,林榮基表示安心了一些,感謝所有協助的朋友,接下來還有很多開店的準備工作需要進行,但他並不感到著急慌張,會一步一步讓書店重新在台灣開張。

他期待重生的銅鑼灣書店不僅賣書,更是一個各方交流觀點的平台,同時他也肯定獨立書店的存在意義,在於捍衛港、台、中的言論與思想自由。

將落腳西門町,再現香港「樓上書店」文化

今(6)日下午《信傳媒》電訪林榮基並恭喜他募資順利達標時,他表示自己還在外面,不太清楚募款進展,不過「當然很高興,也很感謝所有一起幫忙展開書店重建計畫的朋友」。

「資金搞定的話,我就是比較安心一些吧。」林榮基維持一貫的平和穩重說,「我人現在是比較樂觀,因為起碼最現實的資金問題,基本上可以解決了」。

繼籌措資金之後,接下來有什麼計畫,林榮基表示首先是尋找開店地點。他已經在西門町視察過許多地方,但還有許多眉角需要考慮,包括交通路線、周遭環境及店租等等,因此要找到一個理想地點還是不容易。

不過,由於西門町1樓店面租金很貴,所以應該會像在香港一樣,繼續維持「樓上書店」這個模式。雖然是出於現實考量,不過許多銅鑼灣書店的老朋友、老客戶應該會對這個安排感到相當欣喜。

此外,還有許多開店的前置工作,例如和出版社商談選書、進貨條件等等,這些都是扎扎實實的經營細節、知識和經驗,林榮基表示這不是一兩句就談得完。「開一家書店,背後需要很長的準備工作。」他笑說,「我不著急,慢慢處理」。然而,在一個「手機族」愈來愈多,「讀書人」愈來愈少的時代,身為書店老闆林榮基又怎麼看這項攸關銅鑼灣書店再起的重大挑戰?

銅鑼灣書店在台扎根不僅賣書,更是交流空間

現在人手一機,從網路獲得資訊,但林榮基想要提醒,網路內容時常流於淺薄,甚至提供錯誤資訊,要獲得扎實的知識,還是得花一些時間看書或與朋友交換意見。除了販售港、台、中相關書籍,對他而言,新生的銅鑼灣書店不僅是一個賣書的地方,更是一個交流空間,希望將來能在書店舉辦一些座談會,請教授學者等等來演講。

「中國用暴力摧毀香港的書店,現在我在台灣這樣一個自由的地方重開(銅鑼灣書店),不管是香港人、台灣人還是來自海外的朋友,我們都能一起以這個書店為平台,繼續進行交流」他說。

林榮基表示,銅鑼灣書店固然有引介、曝光各種好書的理想,但與其他書店一樣,最終目的都是要長久經營下去。而如何在不違背書店基本理念下,讓理念與能帶來利潤的暢銷書達到平衡,對書店長久經營至關重要。

獨立書店的存在是在捍衛「思想與言論自由」

「讀書是一種思想自由的體驗。」林榮基表示,銅鑼灣書店的重生對港台都很有意義。許多人說自己討厭看書,其實指的是討厭在學校讀書,對林榮基來說,學校與書店的閱讀本質和體驗是截然不同的,他說「學校(教導的內容)是有規範性的,而書店則是什麼觀點都有」。

他指出,由於和中國有生意往來,有一些涉及敏感議題的書現在連台灣出版商也不敢出,知名大連鎖書店也不敢賣,而同樣的情形也早已發生在香港。

反觀,獨立書店正能提供這些「被噤聲」的書籍一個流通管道,其重要性也正因此而凸顯出來。林榮基表示,「台灣多一兩家獨立書店,能為台灣人和台灣的思想與言論自由,帶來正面影響」。

而書店要獨立,起碼經濟要先獨立,這也是為何他選擇以群眾募資方式,籌措銅鑼灣書店重建經費的原因之一,以免某一特定出資人士或團體抓住書店命脈進行干涉。

給台灣人的建議:多閱讀、多了解中國

訪談將近尾聲時,記者請閱書無數的林榮基推薦一本書給台灣人,他選出了芝加哥大學歷史系教授暨漢學家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剛在台灣出版的著作《大分流:現代世界經濟的形成,中國與歐洲為何走上不同道路?》。

林榮基指出,台灣人現在應該多了解中國的情況,儘管這本書有其缺點,對中國的論述還不夠完整,但既然沒有一本書是完美的,讀者自能再去找其他書來補足它所缺乏的部分。他說,許多書表面上看來沒有什麼關聯,然而它們討論的議題在背後其實都是息息相關,多閱讀、多方涉獵能幫助我們以更客觀的態度看待問題。

「書是一種營養,沒有營養的話,人會很『乾』的。」這名熱愛書本與自由,最後也為書本與自由出逃香港、來到台灣的書店老闆用這句話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