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連3例!新北中和區70歲阿嬤中標...出現「7症狀」小心染屈公病

醫療保健

疾管署於日前公布,新北市中和區本土屈公病群聚又新增1例確定病例,使得中和區屈公病群聚感染在5天內新增3例!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今年截至目前,台灣共有69例屈公病病例,其中5例為本土病例,均居住新北市(中和區4例、土城區1例);另境外移入病例64例,感染國家以緬甸44例最多,今年境外移入病例數為自2007年10月列入法定傳染病以來歷年最高。

什麼是屈公病?被感染了有多可怕?會出現哪些症狀?又該如何預防?

突然發燒、關節痛...出現「7症狀」小心屈公病

感染屈公病會出現哪些症狀?

羅一鈞先解釋,屈公病是被帶有屈公病毒的病媒蚊叮咬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感染屈公病主要的症狀是突然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頭痛、噁心、疲倦、肌肉疼痛,約半數的病患會出現皮疹,症狀持續約3-7天,部分患者從發病開始出現嚴重的關節痛,並持續數個月。「屈公病較少見致死的案例,大部分患者在1週內可康復,部分患者從發病開始出 現嚴重的關節痛,並持續數個月。」

疾管署表示,新北市新增的這名屈公病個案為中和區福南里70多歲女性,近期未出國,8月28日出現發燒、關節骨頭痛、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曾多次就醫皆未被診斷出原因,因症狀持續於9月5日再度至醫院就醫,於9月6日通報屈公病,經檢驗確診,個案目前住院中,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

「屈公病是由病媒蚊傳播的疾病,人不會直接傳染給人,台灣以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為主要的傳播媒介。」羅一鈞指出,個案平時活動地以住家為主,潛伏期間曾多次至國強嶺步道,由於國強嶺部分步道及周邊環境已於8月30日起列為管制區域,研判於管制前與先前公布的屈公病個案共同於該區域內活動而感染,為該群聚第4例確定病例。衛生單位已完成個案住家環境孳清與噴消,另將安排個案住家周圍半徑50公尺逐戶入內孳清與噴消。

衛生單位前往新北市中和區國強嶺步道與周邊環境之噴消。(圖片來源/新北市政府提供)

如何預防屈公病?疾管署:居家3件事要做到

哪些人屬於屈公病高風險族群?羅一鈞指出:

1. 新生兒於出生時感染屈公病毒

2. 65歲以上的年長者

3. 患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者

屈公病疫情主要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亞洲及南美洲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近幾年,由於經貿發展及人口遷移等因素,流行地區已逐漸擴大,目前屈公病疫情已擴展到亞洲、非洲、歐洲及美洲超過60個國家。

至於該如何預防屈公病?

羅一鈞表示,屈公病與登革熱的傳染途徑類似,都是經病媒蚊叮咬而感染,民眾自東南亞國家返台,或欲安排前往新南向國家旅遊,切記防蚊措施要做好,建議:

1. 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於皮膚裸露處塗抹防蚊藥劑,並居住在有紗窗、紗門的房舍。

2. 返國後2周內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活動史,以保自身及周遭家人健康。

而一旦有屈公病毒進入社區,且生活周圍有病媒蚊孳生源的環境,就有屈公病流行的可能性,羅一鈞也建議民眾平時應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一般民眾的居家預防,包括:

1. 家中應該裝設紗窗、紗門;睡覺時最好掛蚊帳或使用補蚊燈,避免蚊蟲叮咬。

2. 平時應養成清除容器內積水的習慣,澈底落實「巡、倒、清、刷」,以避免積水容器變成病媒蚊的孳生源。「巡」─經常巡檢,檢查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 「倒」─倒掉積水,不要的器物予以丟棄。 「清」─減少容器,使用的器具也都應該澈底清潔。 刷」─去除蟲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

3. 平日至市場或公園等戶外環境,宜著淡色長袖衣物,並在皮膚裸露處塗抹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有DEET或Picaridin的防蚊藥劑。

疾管署再次呼籲,民眾雨後應加強巡、倒、清、刷,防範病媒蚊孳生;如有發燒、頭痛、噁心、出疹、後眼窩痛及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活動史等,以利及早通報、診斷及防治。

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