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起主管魂 當了主管更要懂得搞定主管

書摘

作者簡介

盛治仁/口述

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盛治仁

不管是教授、主持人、主委、執行長、總經理、或是董事長等職稱,對盛治仁來說,任何頭銜都只是對不同工作性質的形容詞。重要的是,他對每一份工作全力以赴的態度,希望能貢獻一己之力,創造新的價值。

從學術訓練、媒體評論、地方及中央政府的歷練、辦理大型活動的經驗,到現在的企業管理實務,每一個成功、失敗的經驗,都對思考與創意帶來助益,也成為做人做事的最大養分。

這一章,我想來談談何謂「向上管理」。

升上主管,你不就成為下屬眼中的那個「上」了嗎?為什麼還需要「向上管理」?

有些人對「向上管理」持有負面觀感,認為它就是討好老闆,讓老闆喜歡你。其實,向上管理的意涵完全不是如此,而是你必須真的了解,自己為這個老闆做事,老闆的目標在哪裡?

接著,再回頭檢視:我的優先順序跟老闆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差異在哪裡?我能不能確實達成他的期待?畢竟,現在和老闆同在一艘船上,雙方力道協調,節奏一致,才能向前航行。這就是我所謂的「向上管理」。

換句話說,向上管理是一種「職場倫理」,也是邏輯思維的自我鍛鍊。藉此訓練自己時時站在更高的位置思考:若我是老闆,會如何處理這些難題?

或許有人會問,我實在很討厭老闆,難道也要向上管理嗎?這未免太虛偽了?但換個角度看,老闆也是人,當然有優缺點,這很正常。如果你期待遇到完美的老闆,那不妨自問:你自己是完美的員工嗎?這樣想,就可以釋懷一點,用持平角度看待一切。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離開現在的老闆。但多做幾次後,你會發現,「討厭的老闆永遠都在,只是換了名字」。相處時的問題並沒有解決。所以,我的建議是,與其不斷換工作、換老闆,不如試著學習包容別人的缺點。要記得,當你埋怨對方時,對方可能也在容忍你的不足。

當你是老闆,你會怎麼做決定?

我自己也為不同老闆工作過,難道所有老闆交代的任務,我也都覺得重要?或是我完全認同老闆做的每項決策?坦白說,不見得。

只是,當我試著站在他的立場想:「如果我是他,是否也會做出類似決定?」答案常常是肯定的。當然,部屬和主管間,立場有時不同。但太執著於個人角度,往往會讓人見樹不見林。舉個例子,職場上常常看到兩個部門互相推託工作,雙邊各執一詞,都認為「這不是我們的事」。

假設你是A部門的主管,你挖空心思想了一些很有說服力的理由,再花二十分鐘向老闆說明,某項工作不應該由A部門執行。老闆說不過你,轉將工作發落給B部門或C部門。表面上,你好像成功說服了老闆,但仔細想想,你真的「贏了」嗎?

如果今天你是公司的CEO,你真正關心的是,如何順利達成目標,創造績效,而非究竟是由A或B部門完成。推掉責任的中階主管,以為自己撿到便宜,卻極可能在老闆心中留下壞印象,認為你是寧願花時間討價還價,卻不是個肯乾脆扛起責任一試的大將。

老闆最希望看到的,是「有人站出來」,勇於擔當把事情做好、做完,至於是哪個人來做,其實相對的不重要。這就是站在「部門主管」跟「老闆」兩種角色思考所出現的不同。

另一項容易和老闆間出現的認知落差,是自己覺得「我做得很辛苦,老闆卻沒有給出滿意的評價」。為什麼?癥結往往在於「你的優先順序跟老闆不同」,使得老闆根本不知道、或感受不到你的貢獻。

也就是說,如果有「做到流汗,卻讓人嫌到流涎」的念頭,代表是時候好好檢視自己的工作排序了。當老闆交付任務給你時,別急著向前衝,先想想他的目的是什麼?他希望達到哪些效益?

就像我在台北市政府工作時,台北市前市長郝龍斌交付給我的工程,無論是聽障奧運,或打造上海世界博覽會台北館,都具有很高能見度。我猜想,市長希望透過這些國際性的活動,讓世界看見台北進步的成績。我就會特別注意活動成效能否獲得正面的社會回響。

從現在起,別只是天天在日常事務中忙得團團轉,試著拉高格局,看看整體環境,也想想主管真正關心的事務,會讓自己更靈活地應對職場變化。

內容來源:《燃起主管魂 盛治仁的管理私房筆記天下雜誌出版授權轉載。